【補契影響按揭】樓契唔齊點借錢?獨家3步評估銀行批核率與買賣自保攻略

在香港物業買賣中,「樓契」作為物業的「身份證」,一旦遺失或不齊,將直接影響按揭批核,令銀行卻步。本文將深入剖析「補契影響按揭」的關鍵因素,為您提供獨家「3步評估」機制,精準預測銀行批核率,並提供買賣雙方的全面自保攻略,助您化解交易難題,保障置業投資。

補契與無契樓基礎解析:為何補契影響按揭是買賣雙方的核心議題?

樓契是物業買賣中一個常見,但是又令人頭痛的問題。它特別會引起補契影響按揭的疑慮。樓宇買賣時,樓契的重要性不能忽略。如果樓契不完整,它不僅會影響交易流程,更可能令物業價值大打折扣。這部分內容會深入探討樓契的基礎知識,還有無契樓與補契樓的區別,幫助您掌握應對策略。

樓契的重要性:物業的「身份證」與業權的最終證明

樓契,簡單來說,就是物業的「身份證」。它是一份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明確記錄了物業的業權誰屬,也是證明物業擁有權的最終證據。每一份物業交易,從最初的土地買賣到每一次轉手,樓契都會詳細記載。它證明了業權的連續性。沒有完整的樓契,就好比一個人的身份證缺失,即使您聲稱是物業持有人,也很難在法律上完全證明。

釐清概念:無契樓、補契樓、半契樓的定義與區別

在市場上,您可能會聽到「無契樓」、「補契樓」或「半契樓」這些術語。它們都與樓契完整性相關,可是意義略有不同。「無契樓」指的是物業的原始樓契正本完全遺失。業主無法提供任何樓契正本,這個情況最為嚴重。「補契樓」則是指業主已透過法定程序,例如向土地註冊處申請核證副本(俗稱影印契),補領了遺失的樓契。這表示雖然沒有正本,但已有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半契樓」通常是牽涉到業權只擁有部分比例的物業。例如聯名物業中只有一方業主願意出售,或者只持有物業的部分業權。

法律基礎:《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如何界定業權轉移

根據香港法例《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的規定,物業業權的轉移必須透過「契據」形式進行。這條例確保了物業交易的法律嚴謹性。即使買賣雙方簽署了買賣合約,該合約也僅僅代表買方擁有購買物業的權利。它不能作為物業轉讓的最終法律證據。只有在正式簽署並交付樓契後,買方才在法律上真正成為物業的持有人。所以,樓契的完整性與法律效力,是界定業權是否妥善轉移的關鍵。

補契的核心程序:從遺失到取得「核證副本」

當樓契遺失,業主必須啟動一套嚴謹的補契程序,才能從法律層面補救。這個程序最終目的是取得一份具備法律效力的「核證副本」,又稱為「影印契」。雖然這個過程看似複雜,但在專業人士協助下,仍可按部就班完成。了解這些步驟,可以讓您對補契費與補契的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

委託律師進行宣誓:解釋樓契遺失原因的關鍵一步

補契程序的第一步,通常是委託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律師會協助業主辦理一份法定聲明,即宣誓。這份聲明非常重要,因為業主必須在聲明中,詳細而真誠地解釋樓契遺失的原因、遺失的時間、地點,以及為尋找樓契所作出的努力。這份法定聲明具有法律約束力,目的在於向第三方(例如土地註冊處或銀行)證明樓契遺失的真實性,亦是日後補領文件的重要基礎。

向土地註冊處(田土廳)申請核證副本(影印契)

完成宣誓程序後,律師便會代表業主,向土地註冊處,即我們常說的「田土廳」,正式提交申請,要求發出樓契的「核證副本」。土地註冊處保存了香港所有物業的註冊資料。因此,即使原始樓契遺失,很多重要文件例如地契、大廈公契等等,土地註冊處也會有備份。成功申請後,土地註冊處便會發出經核證的樓契副本。這份「影印契」具備與正本相同的法律效力。

市場現實 vs. 法律效力:為何核證副本仍會觸發補契影響按揭問題

雖然核證副本在法律上與正本具備相同的效力,這讓許多業主以為補契就等同於解決了所有問題。可是,市場現實與法律效力之間,有時存在著一道鴻溝。這正是為何即使持有了核證副本,物業仍然可能被視為「補契樓」,進而觸發補契影響按揭的問題。這會讓買家律師或銀行對於是否承造按揭產生疑慮。

銀行風險規避:過往千萬級樓契副本詐騙案的深遠影響

銀行對於樓契正本的堅持,有其歷史原因。過往,香港曾經發生過一些矚目的樓契副本詐騙案。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偽造的樓契副本,假冒業主向銀行成功騙取過千萬元按揭貸款。這類事件對銀行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為規避潛在的金融風險,銀行在審批按揭時,對樓契正本的要求非常嚴格。即使是具法律效力的核證副本,銀行也普遍傾向不接受,或會大幅收緊審批條件。

業權瑕疵(Title Defect):銀行及買方律師眼中的潛在風險

在銀行及買方律師眼中,即使經過補契程序,核證副本的存在仍然可能代表著「業權瑕疵」(Title Defect)。儘管文件合法,可是原始樓契的遺失,可能會引起對於過往業權轉移過程、是否有隱藏負擔,或是物業本身是否存在未解決的法律糾紛。這些潛在的不確定性,會增加銀行批核按揭的風險。同樣地,買方律師也會提醒客戶留意這方面的風險,因為這可能影響物業的日後轉售能力,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影響買家的業權完整性。

【獨家】3步評估你的補契樓:銀行內部審批準則與按揭成功率分析

朋友,樓宇買賣牽涉的細節確實不少。當我們遇到「補契樓」情況,自然會擔心這對按揭審批帶來甚麼影響。事實上,「補契影響按揭」這個問題,銀行評估時有一套獨特的內部準則。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讓大家了解如何判斷自己的補契樓按揭成功率。

第一步:評估遺失文件的性質 — 銀行如何區分風險等級

銀行審批補契樓按揭申請時,首先會仔細評估遺失文件的種類。不同文件遺失,對按揭審批的影響程度亦大相徑庭。

公開資料遺失(如地契、大廈公契):對按揭影響較輕微,可從政府部門補領

有些文件屬於公開資料,例如地契或大廈公契。這些文件本身就是政府的公開記錄,即使遺失,律師樓也可以輕鬆地從土地註冊處等政府部門補領核證副本。因為這些文件可以從官方途徑重新取得,它們對按揭的影響通常比較輕微。銀行審批時,多數會接受這些補領的資料,不構成太大障礙。

私人文件遺失(如買賣合約、轉讓契):風險較高,是「補契影響按揭」的主要原因

然而,如果遺失的是私人性質文件,像是早期的買賣合約、轉讓契,情況就複雜得多。這些文件關乎物業的歷史業權流轉,屬於私人協議,無法直接從政府部門補回正本。業主必須委託律師進行「補契」程序,透過宣誓聲明文件遺失的原因。這種私人文件遺失,才是「補契影響按揭」的核心問題,銀行會因此提高審慎程度。

第二步:審視「業權負擔」(Encumbrance) 與「妥善業權」(Good Title) 證明

處理補契樓時,律師出具的業權證明文件非常重要。銀行會仔細審查物業是否具備「妥善業權」,以及是否存在任何「業權負擔」。

宣誓事項登記在田土廳的潛在後果:或被銀行視為業權負擔

若因私人文件遺失而進行宣誓補契,有些情況下,律師會將宣誓事項登記在土地註冊處(俗稱田土廳)。一旦這些宣誓內容被記錄在案,銀行有可能將其視為物業的「業權負擔」(Encumbrance)。這代表物業業權可能存在某些不確定的權利或限制,銀行會認為這增加了貸款風險,於是對按揭申請變得保守。

律師樓能否出具「Good Title」證明:這是決定銀行批核與否的關鍵文件

對於任何樓宇買賣及按揭,律師樓能否向銀行出具一份證明物業擁有「妥善業權」(Good Title) 的文件,是決定銀行是否批核按揭的關鍵。這份文件證明物業的業權清晰、完整,沒有任何瑕疵或爭議。如果律師樓因應補契情況,仍然能夠確認並出具這份「Good Title」證明,銀行便較大機會接受按揭申請。

為何部分文件(如授權書)無法補回,直接導致無法證明「Good Title」

遺憾的是,有些重要文件,例如特定的授權書,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被補回,甚至無法從土地註冊處取得核證副本。這些文件通常是業權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這些關鍵文件缺失且無法補領,律師樓可能無法出具「Good Title」證明。沒有了這份證明,銀行就沒有足夠信心確認物業業權的完整性,結果通常會直接拒絕批核按揭。

第三步:了解各銀行的取態差異 — 決定「補契影響按揭」程度的隱藏因素

即使面對相同補契情況,不同銀行對補契樓的按揭審批態度差異很大。這正是決定「補契影響按揭」程度的隱藏因素。

嚴格派銀行:堅持只接受正本,完全拒絕補契樓按揭

市場上有部分銀行屬於「嚴格派」。這些銀行對風險控制極為謹慎,堅持只接受樓契正本進行按揭審批。即使業主已經完成補契程序,取得了具法律效力的核證副本,這些嚴格派銀行也會因為沒有正本而完全拒絕補契樓的按揭申請。他們認為正本才能完全消除所有潛在的業權風險。

寬鬆派銀行:接受部分文件遺失,但可能附帶更苛刻條件(如降低貸款額、提高利率)

另一種是「寬鬆派」銀行。他們會接受部分樓契文件的遺失,並且願意考慮補契樓的按揭申請。不過,這通常會附帶更苛刻的條件。舉例來說,銀行可能會降低批出的貸款額度,或者提高按揭利率,以彌補他們所承擔的額外風險。這意味著,即使按揭獲批,業主或買家也要付出更高的資金成本。

財務公司的角色:當銀行拒批時的最後選擇,但利率及條款的代價

當所有銀行都拒絕批核補契樓的按揭時,財務公司往往成為最後的選擇。財務公司審批要求相對寬鬆,處理速度也比較快。然而,它們提供的貸款利率通常遠高於傳統銀行,其他借貸條款也會比較嚴苛。因此,透過財務公司取得按揭,雖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也需要付出相當高的「補契費」或利息代價。

「補契影響按揭」的實際後果:樓價折讓與轉售困難的雙重打擊

樓宇買賣是一項重大投資,當我們談論到「補契影響按揭」這個問題時,大家可能已經意識到它會帶來一些麻煩。確實,樓契不完整不僅會影響按揭審批,還會對物業價值以及日後轉售造成深遠的打擊。簡單來說,補契樓可能會面對樓價折讓和轉售困難這兩種挑戰,就像雙重打擊一樣,令業主和準買家感到頭痛。

樓價即時折讓:為何補契樓難逃「劈價」命運?

一份完整的樓契證明了物業的業權清晰,這是銀行批核按揭和買家安心購入的重要基礎。但是,如果物業是補契樓,即使法律上其核證副本具有效力,銀行和買家仍然會抱持謹慎態度。因為這種疑慮,補契樓在市場上往往難以按正常估值出售,通常需要「劈價」才能吸引買家。

真實案例分析:太古城藍籌屋苑單位,因無契樓問題成交價低於估值逾三成

讓我為您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曾經有一個位於太古城藍籌屋苑的單位,因為涉及無契樓的問題,即使這個屋苑本身是市場上的熱門選擇,但它最終的成交價竟然比銀行估值低逾三成。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它清楚地告訴我們,即使是優質物業,一旦樓契不完整,亦會面臨巨大的價格折讓壓力。這是因為銀行在審批按揭時極為嚴謹,而大部分買家都需要按揭才能完成交易。

買家Full-Pay壓力:無法承造按揭導致潛在買家群體大幅縮小

當補契影響按揭,銀行不願意批核貸款時,意味著買家必須具備「Full-Pay」(一筆過現金付款)的能力。在現時香港樓市中,可以全數支付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樓價的買家,人數非常有限。這樣,潛在買家的群體便會大幅縮小。當買家選擇減少,賣家自然會面臨更大的競爭,並被迫降低叫價,以求找到願意或有能力全額付款的買家。

轉售能力受阻:購入後可能面對的長期困境

買入補契樓之後,您可能覺得自己成功「執到寶」。但是,我們也要考慮物業的長期價值和轉售能力。現在買入的補契樓,未來可能成為您出售物業時的障礙。這是因為買家對樓契完整性的要求通常很高,而且會延續下去。

長達15年的按揭限制:為何無契或補契樓在市場承接力薄弱

根據市場經驗,無契樓或補契樓在購入之後,可能在長達15年內都難以向銀行承造按揭。這對物業的市場承接力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銀行通常會基於風險考量,對這類物業保持高度警惕。銀行需要確保存款人的資金安全,所以會仔細審查所有與業權相關的文件。如果樓契不完整,或者曾進行補契程序,銀行可能會認為風險較高,所以不會批出按揭貸款。

窒礙轉售的惡性循環:今日的「補契影響按揭」問題將成為明日的轉售障礙

今日您所面對的「補契影響按揭」問題,它很有可能會變成明日物業轉售時的難題。這是因為下一位買家也會遇到同樣的按揭限制,甚至可能因為樓契曾有「補契」的記錄而感到卻步。這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令物業難以轉手。而且,如果未來有補契費或其他法律費用產生,也可能會轉嫁到新的業主身上。所以,在考慮購入補契樓時,大家一定要全面評估這些潛在的長期困境,並仔細計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