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物業轉讓是複雜且法律要求嚴謹的過程,無論是買賣、贈與或調整業權,其背後的「轉讓契程序」皆牽涉巨額金錢及法律責任。本指南旨在為您提供一份最全面、最實用的物業轉讓終極指引,深入剖析香港四大常見物業轉讓情境,包括標準樓宇買賣、資助出售單位(居屋/租置)轉讓契據申請、無償贈與(送契)以及聯名物業甩名。我們將一步步為您詳解各類轉讓契程序的完整步驟、相關費用計算、潛在的法律陷阱及應對策略,助您輕鬆駕馭物業交易,確保過程順暢無憂。
轉讓契程序前必讀:釐清您的物業轉讓類型與目標
您正打算處理物業轉讓事宜嗎?無論是買樓、賣樓,還是其他形式的業權變更,您都會接觸到「轉讓契程序」這個重要環節。每一個物業轉讓過程,最終都會牽涉一份法律文件,即是「轉讓契」。首先,明確知道您的物業轉讓屬於哪種類型,對於順利展開整個「轉讓契程序」至關重要。這不但幫助您了解大致的流程,也可以避免在過程中遇到不必要的波折。
深入理解「轉讓契據」:物業交易的核心法律文件剖析
說到物業轉讓,我們不能不提到「轉讓契據」。這是一份非常關鍵的法律文件,它代表了物業業權從一位業主正式轉移到另一位業主手上。從法律角度看,「轉讓契據」的意義重大,它記錄了物業交易的詳細條款、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物業的準確描述。因此,理解「轉讓契據意思」,就是了解這份文件是如何確保物業擁有權合法轉移,並保障買賣雙方權益。
剖析四大常見物業轉讓情境與其轉讓契程序差異
香港的物業轉讓情境多元,不同的情況會導致「轉讓契程序」有顯著差異。我們整理了四種最常見的物業轉讓情境,幫助您初步了解每一種情況的「轉讓契程序」重點。
情境一:標準二手樓宇買賣的轉讓契程序
如果您正在買賣私人住宅二手樓宇,這是最普遍的物業「轉讓契程序」。它一般涉及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然後是正式買賣合約,隨後繳付印花稅,接著由律師處理業權審核、按揭安排及草擬樓契,最終在成交日完成物業交收。整個過程嚴謹且需時,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法律要求。
情境二:資助出售單位(居屋、租置)的特殊轉讓契據申請
資助出售單位,例如居屋或租置計劃的物業,其「轉讓契程序」有獨特之處。因為這些單位涉及政府補貼,它們的轉讓會受到房屋委員會的嚴格限制。業主通常不能隨意轉讓,必須符合特定條件,例如補地價後才能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給合資格人士。一般而言,進行任何業權轉讓前,必須向房屋委員會提交「轉讓契據申請」,並獲得批准。
情境三:無償贈與(送契)或近親轉讓的轉讓契程序考量
有時,物業轉讓不是為了買賣,而是以「無償贈與」(俗稱「送契」)形式進行,常見於近親之間。這種「轉讓契程序」看似簡單,但其實潛藏著法律風險。特別是《破產條例》中的五年追溯期,可能導致物業在贈與後的一段時間內,仍面臨被債權人追討的風險。同時,銀行對於這類「送契」物業的按揭審批也會格外嚴謹。
情境四:聯名物業業權變更(甩名)的轉讓契程序
聯名物業業權變更,俗稱「甩名」,是指將聯名擁有的物業,從聯名形式轉變為單一業主持有,或從其中一位聯名業主轉讓給另一位。這種「轉讓契程序」常見於家庭成員間因各種原因需要調整業權,例如處理離婚後的資產分配,或為了在購買另一物業時節省印花稅。進行「甩名」時,同樣需要處理印花稅評估,並且若物業尚有按揭,必須獲得承按銀行的同意。
本指南如何助您應對不同情境的專屬轉讓契程序
理解不同情境下的「轉讓契程序」是成功處理物業轉讓的第一步。本指南將會更深入地探討每一種情境的具體步驟、所需文件、潛在費用及法律注意事項。希望透過這份指南,您可以清晰地掌握您的物業「轉讓契程序」,做出明智的決定,確保整個過程順利完成。
【標準流程】私人住宅樓宇的完整轉讓契程序(買賣篇)
大家好,買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涉及的程序既多又複雜,當中「轉讓契程序」更是整個物業交易的核心。無論您是第一次置業,還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了解清楚私人住宅樓宇買賣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這不單保障您的權益,也可以讓物業交易過程更順暢。本文將會與您逐步拆解完整的轉讓契程序,讓您對這個關鍵的法律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
第一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及繳付臨時訂金(細訂)
臨時買賣合約的法律約束力與重要性
當買賣雙方就物業價格及其他主要條件達成初步共識後,第一件事就是簽署一份臨時買賣合約。這份合約並非「臨時」就不具法律效力,相反,它從簽署一刻起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簽署這份合約,表示買賣雙方已經正式同意交易,同時約定好後續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的日期和條件。這份合約是整個物業轉讓的第一個法律里程碑,關係到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所以簽署前必須非常仔細。
合約必須列明的關鍵條款:樓價、交吉日、僭建責任等
臨時買賣合約雖然是初步協議,但是裡面必須清楚列明多個關鍵條款。例如,物業的最終樓價,包含訂金、大訂以及餘額的支付方式,還有詳細的支付時間表。另外,合約應列明物業的「交吉日」,這就是賣方騰空物業並將其交付買方的日期。如果物業有僭建、改建,或者即將進行大廈維修,合約也必須釐清相關的責任歸屬,這確保買賣雙方了解各自的責任,也可以避免日後發生爭議。
臨時訂金(細訂)的常見比例與支付方式
簽署臨時買賣合約時,買方需要繳付一筆臨時訂金,俗稱「細訂」。這筆訂金是買方購樓誠意的表現,同時也保障了賣方的利益。一般來說,細訂的金額通常佔物業樓價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買方通常會以支票形式支付這筆款項給賣方,或者交給地產代理,由代理轉交賣方。
第二步:委託雙方代表律師與進行土地查冊
為何買賣雙方必須各自聘請律師?
物業買賣牽涉複雜的法律文件和程序,所以買賣雙方各自聘請律師代表自己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律師的職責是保障其當事人的最佳利益,避免任何利益衝突。如果買賣雙方共用同一位律師,當出現任何爭議時,這位律師就無法同時代表雙方,這樣可能導致一方的權益受損。因此,各自聘請獨立的律師是確保交易公平與安全的必要做法。
律師在標準轉讓契程序中的關鍵職責
律師在整個轉讓契程序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買方的律師會負責審核所有文件,進行土地查冊,並且確保賣方的業權清晰無誤。賣方的律師則負責草擬各項合約,處理物業的贖契事宜(如果物業有按揭),以及確保交易順利完成。律師會全程引導客戶,解釋每個法律步驟的意義,這樣可以確保整個轉讓程序符合法規,也保障客戶的權益。
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查冊)的重要性與目的
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前,買方律師會到土地註冊處翻查物業的記錄,這個步驟俗稱「查冊」。查冊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確保賣方是物業的合法業主,而且物業沒有被抵押、查封,或者有其他未披露的負擔,例如維修令、政府命令等。透過查冊,買方可以清楚了解物業的歷史和現狀,這樣可以避免買到有業權問題的物業,保障自己的投資。
第三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及繳付正式訂金(大訂)
正式合約與臨時合約的法律效力區別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是物業交易中另一個關鍵時刻。這份合約比臨時合約更為詳盡和全面,詳細列明了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物業的具體情況,以及交吉日期等。正式合約簽署後,物業的法律擁有權和一切損毀風險就會立即轉移到買方。換句話說,即使物業仍未「交吉」予買方,但法律上,買方已經是物業的擁有者,這與臨時合約的初步性質有明顯區別。
繳付大訂的時限與金額計算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買方需要繳付一筆正式訂金,俗稱「大訂」。這筆大訂加上之前已付的細訂,合計通常佔物業樓價的百分之十。繳付大訂的時限一般會在簽署臨時合約後約十四天內。買方會透過其代表律師將大訂轉交給賣方律師。大訂的支付標誌著交易的進一步確認,同時也為賣方提供了更確定的資金保障。
「打釐印」:繳付印花稅的轉讓契程序與法律後果
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之後,這份合約必須送交稅務局繳付印花稅,這個過程俗稱「打釐印」。印花稅是香港政府對物業轉讓文件徵收的一種稅項,一般由買方承擔。稅款金額會根據物業的價值和買方身份而定。如果沒有「打釐印」,這份買賣合約在法庭上就不具備法律效力,也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這是整個轉讓契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確保交易的合法性。
第四步:律師審核業權、處理按揭及草擬樓契
買方律師如何審核業權以保障買家權益?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買方律師會更深入地審核物業的業權文件。這一步驟稱為「業權審核」。律師會仔細查閱所有與物業相關的契據、協議和土地註冊處的記錄,這樣可以確保賣方擁有清晰、完整且可轉讓的業權,同時物業沒有任何未解決的法律糾紛或負擔。這個審核過程非常嚴謹,因為它直接關係到買方的權益,可以避免買方日後面對潛在的業權問題。
賣方物業尚有按揭:向銀行借回契約的程序與注意事項
如果賣方的物業尚有銀行按揭,那麼物業的樓契通常存放在按揭銀行。在物業交易過程中,賣方律師需要向按揭銀行申請取回這些契據,這個程序稱為「贖契」或「借回契約」。賣方律師會與銀行協調,確保在成交日前完成贖契手續,這樣才可以將完整的樓契交予買方。這一步驟需要時間,賣方應預留足夠的時間處理,並與律師保持緊密溝通。
草擬「樓契」(Assignment)的過程與法律效力
在完成所有業權審核和按揭安排後,買方律師會負責草擬最終的法律文件,也就是「樓契」(Assignment)。這份樓契是正式將物業擁有權由賣方轉讓給買方的法律文件。樓契草擬完成後,會交給賣方律師審核。雙方確認無誤後,這份樓契會在成交日由買賣雙方簽署,標誌著物業法律擁有權的正式轉移,這樣買方就成為物業的合法新業主。
第五步:正式完成交易(成交日)
買方驗樓的注意事項與權利
成交日通常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約一個月內。在成交日前,買方有權親自或委託專業人士到物業進行最後一次驗樓。驗樓的目的,是確認物業的現況與簽署合約時所見的一致,沒有新增的損毀,並且賣方已清空物業,符合「交吉」的要求。如果發現任何問題,買方可以透過律師與賣方協商解決。這一步是保障買家權益的重要環節,確保他們收到符合預期的物業。
賣方「交吉」責任與清繳雜費項目
在成交日或之前,賣方必須履行「交吉」責任,也就是將物業騰空,清走所有私人物品,並以空置狀態交付給買方。同時,賣方有責任清繳所有與物業相關的雜費,例如水費、電費、煤氣費、管理費、差餉和地租等。賣方應向相關機構索取最終賬單,這樣可以確保所有費用結清。這一步對於買賣雙方都很重要,確保交接清晰。
支付樓價餘數(尾數)與交收鑰匙的轉讓契程序
在成交日當天,買賣雙方的律師會在律師樓簽署正式樓契。同時,買方會透過其律師支付物業的樓價餘數,俗稱「尾數」。這筆尾數是扣除了細訂和大訂之後的餘額,通常佔樓價的百分之九十。當賣方律師確認收到所有款項後,賣方或其代表會將物業的鑰匙交予買方或其代表。這一步標誌著物業的實際交接完成,整個轉讓契程序也邁向尾聲。
第六步:樓契登記與完成買賣的法律程序
為何必須將樓契送往土地註冊處登記?
樓契簽署並完成交易後,買方律師會負責將這份樓契送往土地註冊處進行登記。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確保物業的擁有權轉讓對公眾是公開透明的。登記後的樓契,可以防止第三方聲稱對物業擁有任何權利,也保障了買方作為新業主的優先權。這項登記程序,使買方獲得了物業的合法、完整的法律所有權。
整個標準轉讓契程序的預計時間線與延誤風險
一般而言,一個標準的私人住宅樓宇轉讓契程序,從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到最終完成交易並登記樓契,通常需要大約一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當然,這個時間線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按揭審批時間、買賣雙方處理文件的速度、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特殊的業權問題。如果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例如需要修復僭建、業權文件不齊全、或者銀行按揭延誤,都可能導致整個轉讓契程序的延誤。因此,預留充足的時間和保持與律師的溝通是重要的。
互動式文件核對清單與時間預估工具:您的轉讓契程序進度管理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管理整個轉讓契程序,市面上有一些互動式的文件核對清單和時間預估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您追踪每個步驟的進度,提醒您需要準備哪些文件,以及預計完成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使用這些工具,您可以更有條理地應對複雜的物業買賣過程,這樣可以確保整個轉讓契程序在您的掌控之中,也可以減輕您的壓力。
【特殊情況一】資助出售單位轉讓契據申請全攻略(居屋/租置適用)
各位朋友,處理資助出售單位的業權事宜,例如居屋或者租者置其屋計劃的物業,其實有它一套特別的轉讓契程序。這與一般私人住宅的買賣過程很不同,因為當中涉及到公共資源的運用,所以政府會有較多規管。今天,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資助出售單位的轉讓契據申請,認識當中的資格、限制,以及成功獲批的常見原因。
居屋/租置單位轉讓契據申請:資格、限制與常見獲批原因
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例如居屋或租置單位,它們的轉讓方式與私人住宅很不一樣。因為這些單位在購入時通常會獲得政府資助,因此在業權轉讓方面,會有特別的限制。
轉讓限制:為何不可自由轉讓?
資助出售單位並非可以隨意轉售或轉讓。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物業帶有政府的補貼,用意是幫助合資格的市民置業安居。為了防止投機炒賣,以及確保這些公共資源能有效使用,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根據《房屋條例》(第283章)以及相關契據,對資助出售單位的業權轉讓設下嚴格限制。這也解釋了為何一般情況下,這些單位不能在公開市場上自由買賣。
豁免情況:補價後公開市場轉售 vs 居屋第二市場轉讓
雖然資助出售單位有轉讓限制,但是也有特定的豁免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業主繳付補價(即溢價)給房委會,之後就可以將單位在公開市場轉售。第二種情況則是在無需補價的前提下,將單位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內轉售。這兩種是比較常見,也是合法的單位轉售途徑。
「不涉及金錢代價」的核心原則與應用
資助出售單位的業權轉讓,通常必須以不涉及金錢代價的方式進行。這表示轉讓轉讓契據意思上,並非以買賣形式發生。此原則旨在確保資助房屋流轉不是為了牟利。不過,破產個案是一個例外,因為這情況下可能涉及變賣資產來償還債務。
承讓人必須為「已登記的家庭成員」的規定
除了「不涉及金錢代價」的原則,另一個重要規定是,物業的承讓人必須是該物業在房委會戶籍中「已登記的家庭成員」。這項限制是為了確保資助房屋資源用於原本已登記的家庭成員,不能隨意轉讓給外人。但是,如果原業主去世,繼承單位的人士可能不在此限。
可獲房委會批准的常見轉讓契據申請原因詳解
房委會會根據個別情況考慮及批准特殊的轉讓契據申請。以下是一些常見且可能獲批的原因:
婚姻狀況變更(結婚、離婚、分居)對轉讓契的影響
如果業主的婚姻狀況有所改變,例如業主結婚,希望將配偶加入為聯名業主;又或者業主因為離婚或分居,需要將業權轉給其配偶,這些都是常見的獲批原因。有時,業主婚後與配偶同住,也可能需要將業權轉給其他已登記家庭成員。
業主移居海外或長期離港的轉讓契據申請
業主若因為移民、永久離開香港到內地、澳門或台灣定居,又或因為長期在海外工作,需要將業權轉讓給其他已登記家庭成員,房委會也會考慮批准此類轉讓契據申請。
申請公務員或僱主房屋福利的相關要求
部分情況下,業主因為申請公務員房屋福利,或是公司提供的房屋福利,可能需要更改物業業權。這類型的轉讓契據申請也可能獲得房委會的批准。
家庭成員曾支付大額首期或按揭供款的考量
如果物業的已登記家庭成員曾為單位支付了大部分首期款項,或者長期分擔按揭供款,為了反映這部分的貢獻而要求更改業權,房委會也會將此列入考慮。
業主去世、年滿65歲或身患危疾的特殊轉讓契程序
一些特殊的人道理由,也會讓房委會考慮批准轉讓契程序。例如業主不幸去世,單位需要辦理業權繼承;又或者業主已經年滿65歲或以上,因年老而需要更改業權;還有一些情況,就是業主身患危疾,例如癌症,需要更改業權安排。
業主破產對轉讓契據申請的影響
若業主宣告破產,其物業可能需要變賣以償還債務。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破產管理署會介入處理。房委會將會根據破產令以及破產管理署的指示,考慮相關的轉讓契據申請。這與一般「不涉及金錢代價」的轉讓原則有所不同。
完整轉讓契據申請步驟與所需文件
了解了獲批原因,現在我們看看實際的轉讓契據申請步驟。這涉及多個程序,也需要準備不同文件。
第一步:填寫及遞交申請書(HD7表格)及提交轉讓契據申請所需文件
首先,您必須填妥「業權轉讓申請書」(HD7表格),同時根據您申請轉讓的原因,準備所有相關的證明文件副本。這些文件必須齊備,否則房委會可能無法處理您的申請。業主簽署申請書時,簽名式樣要與買賣文件或轉讓契據上的簽署一樣,並且不可以塗改。準承讓人必須在單位內居住,除非是單位承繼個案。
第二步:繳付申請手續費的程序與注意事項
當您遞交申請書時,需要同時繳付一筆非退還的申請手續費。目前,這筆費用是港幣3,020元。即使您的申請最終不獲批准,或者您中途撤回申請,這筆費用也不會退還。
第三步:等待批核結果與預計時間
房委會房屋資助分處收到所有所需文件後,一般會在約六星期內發信通知您申請的結果。您只需要耐心等待。
獲批後的法律手續與費用:律師辦理後續轉讓契事宜
如果您的轉讓契據申請獲得批准,那麼接下來就需要處理法律手續了。
律師擬備契據並交房委會審批(契據批核費)
申請獲批後,您必須自行聘請律師辦理轉讓業權手續。律師會擬備轉讓契據或許可契據的初稿,並在正式簽署契據之前,將初稿遞交給房委會法律事務分處批核。處理契據批核時,律師需要承諾支付一筆港幣2,630元的費用,這筆費用同樣不可退還。
處理現有按揭的轉變安排與影響(如適用)
如果您的物業目前有按揭,您應該與承按銀行確認是否需要轉變按揭安排。若有需要,您也應向房委會提交「轉變按揭安排申請書」作批核。這一步非常重要,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法律問題。
同意書有效期與更新業權紀錄的程序
房委會發出的業權轉讓同意書有效期為一年。您必須在這一年內完成簽立轉讓契據的手續。如果逾期未完成,您需要重新申請,並且再次繳付相關費用。簽立契據後,您也必須立即通知所屬的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更新他們的紀錄,同時提交最新的轉讓契據副本以及土地查冊記錄。
官方程序白話解讀:如何避開常見轉讓契據申請陷阱
進行資助出售單位轉讓契據申請時,其實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例如,文件必須齊備並且格式正確,這是申請成功的基礎。若有不實資料,可能導致申請被拒絕,甚至引起法律問題。另外,充分理解「不涉及金錢代價」的原則,還有承讓人必須為「已登記家庭成員」的規定,這可幫助您避免誤解政策。聘請一位熟悉資助房屋轉讓事宜的律師,也可幫助您在整個轉讓契程序中少走彎路,確保所有法律手續都符合房委會的要求。這樣您可以順利完成業權轉讓,省心又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