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由公屋換居屋?終極5步曲全攻略:由綠表資格、抽籤、財務預算到交還單位一篇睇晒

不少公屋住戶都渴望擁有自己的物業,而居屋無疑是實現置業夢想的熱門途徑。居屋不僅能助您擺脫「富戶政策」的限制,更可坐享物業升值潛力,為家庭建立長遠資產。然而,公屋換居屋的過程涉及複雜的資格審查、財務規劃及繁瑣流程。本文為您呈獻《公屋換居屋終極5步曲全攻略》,深入剖析由綠表資格、抽籤選樓、財務預算到成功換樓後交還公屋單位的每一步,助您輕鬆掌握關鍵資訊,邁向理想家園。

公屋換居屋值得嗎?一文看清利弊、成本與回報

許多公屋住戶心中或許都有一個疑問:到底已買公屋換居屋划算嗎?要將公屋轉為居屋,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因為當中涉及許多利弊權衡、潛在成本與未來回報。今天,我們會像朋友一樣,一步步拆解當中的細節,讓您清晰了解如何從已買公屋轉居屋,並評估這項決定對您家庭的影響。

公屋 vs 居屋:全方位比較

要評估已買公屋抽居屋是否值得,我們首先需要深入比較公屋和居屋兩者的本質差異。這不只關乎居住空間,更涉及業權、財務責任以及資產增值等長遠考量。

每月開支:租金與按揭供款、管理費、差餉比較

談到每月開支,公屋與居屋可說是截然不同。公屋租金一向以低廉見稱,其租金通常遠低於市價,這為許多家庭提供了穩定的住屋保障。更方便的是,公屋的租金一般已包含差餉與管理費,租戶每月只需繳交一筆固定的費用,預算較為清晰。

然而,當您已買公屋換居屋後,情況便會大不相同。購買居屋需要每月繳付按揭供款,這筆費用往往是租金的數倍,並會受到利率浮動的影響。此外,居屋業主亦需自行繳交管理費與差餉,這些都是固定且必須支出的項目。例如,現時大部分居屋單位的管理費每月可能由數百至千餘元不等,加上差餉,長期持有成本便會明顯增加。因此,轉換後您的每月固定開支將會大幅提升。

業權歸屬:租戶與業主的根本差異

公屋住戶的身份是租客,雖然享有居住權,但單位業權始終屬於房屋委員會。這表示您對單位沒有擁有權,無法進行買賣或自由處置。單位內的一切改動,亦需經過房委會批准。

相反,已買公屋轉居屋後,您便成為單位的真正業主,擁有居屋的完整業權。這份業權賦予您更大的自主權,無論是單位內部的裝修設計,還是未來的轉售與繼承,您都可以根據特定條件自行決定。從租客轉為業主,意味著您從單純的消費者變成了資產的持有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身份轉變。

資產限制:「富戶政策」與居屋轉售限制

公屋住戶面臨「富戶政策」的資產與入息限制,這是一項旨在確保公屋資源分配予真正有需要人士的政策。根據現行規定,公屋住戶需定期申報家庭入息與資產。若家庭月入或總資產淨值超出既定限額,便可能需要繳付更高昂的租金,甚至最終需要遷離公屋單位。這意味著公屋住戶若經濟能力改善,便有機會失去廉租公屋的資格。

對於已買公屋抽居屋的業主而言,居屋雖然沒有「富戶政策」的入息資產限制,但卻受到轉售限制。居屋在購入後設有「禁售期」,在禁售期內,業主無法在自由市場轉售單位,只能在特定情況下向房屋委員會回售。禁售期過後,若要在自由市場出售單位,則需要向政府補繳地價。若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的綠表或白居二買家,則無需補地價。這些限制旨在維持資助房屋的原始目的,避免過度炒賣。

資產增值:公屋無升值潛力,居屋坐享樓市紅利

公屋作為租賃性質的資產,本身並沒有升值潛力。無論樓價如何波動,公屋的租金水平通常只會與通脹或家庭收入掛鉤,租戶無法從物業市場的增長中獲益。

然而,當您已買公屋換居屋,便有機會坐享樓市的紅利。居屋屬於資產類別,其價值會隨市場變化而升跌。在樓市上漲時,居屋單位能為業主帶來可觀的資產增值,成為家庭財富的一部分。即使居屋設有轉售限制,但在特定條件下,仍能透過補地價或居屋第二市場轉售,實現資產的累積和變現。這也是許多人渴望已買公屋抽居屋的主要原因之一。

轉售與繼承:公屋無法轉讓,居屋特定條件下可處理

公屋單位不具備轉讓功能,租戶無法將其出售予第三方,也無法以傳統方式將租約繼承給非家庭成員。當原有租戶離世或遷出後,單位便會交還給房屋委員會,以便分配予其他輪候人士。

相反,已買公屋轉居屋後,居屋單位可以根據既定程序進行轉售。在「禁售期」過後,業主可以選擇補地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在居屋第二市場免補地價轉售予合資格買家。此外,居屋單位亦可以透過遺產承辦等法律程序,由合資格的家庭成員繼承,使其成為可以世代相傳的家庭資產。

維修責任:房署與業主責任劃分

公屋的維修責任主要由房屋委員會承擔。一般而言,單位的結構性問題、公共設施維修,甚至部分室內基本設施的損壞,都由房委會負責維修,租戶無需額外支付費用。

但是,當您已買公屋換居屋後,單位的一切維修責任便會落在業主身上。無論是日常保養、室內設施損壞,還是大型維修工程,例如水管爆裂、外牆剝落等,費用都需由業主自行承擔,或由業主立案法團通過並分攤。這意味著居屋業主需要預留一筆資金應對潛在的維修開支,確保物業狀況良好。

「富戶政策」如何推動公屋住戶換樓?

「富戶政策」是房屋委員會管理公屋資源的重要工具,其核心目標是確保公屋分配給最有住屋需要的家庭。這項政策的設計,亦間接推動了部分經濟能力改善的公屋住戶考慮已買公屋換居屋。

了解「富戶政策」的入息及資產上限

「富戶政策」會定期檢討家庭的入息及資產狀況。如果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或資產超出房屋委員會訂定的現行限額,便會被視為「富戶」。達到「富戶」標準後,住戶需要繳交較高的租金,甚至可能面對終止租約的風險。例如,現時的富戶政策要求住滿十年或以上的公屋租戶,每兩年申報一次。如果家庭總入息超出限額五倍,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出入息限額一百倍,便會被要求遷離單位。這項政策清晰地向收入增加的公屋家庭傳達了一個信息:公屋不是永久居所,而是過渡性支援。

自願遷出可保留「綠表資格」的誘因

為鼓勵符合「富戶政策」標準的公屋住戶自願遷出,房屋委員會亦提供了誘因。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是,自願遷出的富戶可以保留其「綠表資格」一段時間。這意味著他們仍有資格透過綠表身份申請購買資助出售房屋,例如新居屋或綠置居單位,或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價的二手居屋。這個機會對於已買公屋抽居屋的家庭來說非常寶貴,因為它免除了在公開市場購房的龐大補地價負擔,大大降低了置業門檻。這個政策機制,使「富戶政策」不只是驅趕,更是一種引導,鼓勵符合資格的公屋住戶實現自置居所的夢想。

換購居屋的財務預算:您需要準備多少錢?

決定已買公屋換居屋,財務準備是關鍵一步。除了房屋本身的價格,您還需要仔細計算各類一次性開支和長期持有成本。全面的財務預算,能讓您對整個換樓過程所需資金有清晰的概念。

一次性開支:首期、印花稅、律師費、佣金、裝修費

當您決定已買公屋抽居屋,一次性開支是首先需要準備的資金。這筆費用會直接影響您能選擇的單位類型和預算。

首先是首期。居屋的首期通常較低,特別是新居屋的首期只需樓價的5%,大幅減輕了買家的前期負擔。如果是居屋第二市場的二手單位,首期通常也只佔樓價的10%。

其次是印花稅。這是一筆根據物業成交價計算的政府稅項,成交價越高,所需繳交的印花稅也越多。

然後是律師費。在整個物業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都需要委託律師處理文件,確保交易合法進行。律師費的金額會因律師行而異。

如果您是透過地產代理購買二手居屋,便需要支付佣金,通常是成交價的1%。

最後,別忘了裝修費。即使是新居屋,也可能需要進行基本裝修,而二手居屋的裝修費用更是可能佔據預算的一大塊,因此必須預留充足資金。

長期持有成本:每月按揭供款、利息、管理費、差餉、地租

成功已買公屋轉居屋後,您將會面臨持續性的長期持有成本,這直接影響您日後的家庭財政狀況。

最主要的當然是每月按揭供款。這筆款項包括了本金和利息,是每月最大筆的支出,直接關係到您的還款能力。供款期一般長達25至30年。

利息是按揭貸款的額外成本。雖然它包含在按揭供款內,但您需要了解利息的總額,以及利率變動可能對供款造成的影響。

此外,管理費是每位業主都必須繳交的費用,用於維護大廈的公共設施和服務。不同屋苑的管理費水平各有差異,高檔物業的管理費通常更高。

差餉是政府根據物業應課差餉租值徵收的稅項,一般會按季繳交。

最後,部分居屋單位可能需要繳交地租,這也是一筆定期支付的費用。這些長期持有成本會直接影響您每月的現金流,因此在換樓前,必須仔細計算和評估。

【資格篇】我是否合資格申請公屋換居屋?綠表、白表身份詳解

許多已買公屋的住戶,都可能曾經有過已買公屋換居屋的念頭。轉換居所,尤其是從公屋轉往居屋,是不少家庭的目標。然而,要順利完成已買公屋轉居屋這一步,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究竟您是綠表人士還是白表人士,這對於您未來已買公屋抽居屋,以至已买公屋换居屋,或是已买公屋 抽居屋的成功機率都有莫大影響。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公屋換居屋的資格要求,幫助大家釐清各種身份的細節。

綠表資格:哪些公屋或相關計劃租戶符合條件?

綠表資格是公屋住戶申請資助房屋的主要途徑,擁有綠表身份,您在申請新居屋或居屋第二市場單位時,可以享有優先權。以下幾類人士,便是符合綠表資格的條件:

房委會及房協轄下屋邨租戶

如果您目前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屋邨的租戶,並持有有效租約,您就屬於綠表申請人。這也包括那些以按月暫准租用證形式租住過渡性暫租住屋單位,或者持有定期暫准居住證的人士。不過,部分有條件租約租戶或定期暫准居住證持有人,則可能不合資格,請您務必留意租約細則。

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

除了現有公屋租戶,如果您曾獲房委會或市區重建局發出有效的《綠表資格證明書-只適用於房屋第二市場計劃》,您亦符合綠表申請資格。這份證明書的有效期一般為十二個月,由發出日期起計算,而且不能延長。因此,如果您有意購買資助房屋,請務必在證明書有效期內提出申請。

「長者租金津貼計劃」受惠者

如果您是「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您同樣符合綠表資格。這項計劃旨在支援有需要的長者,確保他們有穩定的居所。符合此計劃的長者,在申請已買公屋換居屋時,可以運用其綠表身份,選擇合適的資助房屋。

申請前必須注意的資格「紅線」

儘管您可能屬於上述的綠表資格人士,但是在正式申請已買公屋換居屋之前,有幾條「紅線」是您必須注意的。這些規定十分嚴格,如果未能符合,您的申請便可能被取消。

年齡及家庭成員人數規定

首先,所有申請人都必須年滿十八歲。同時,如果您是以家庭組合申請,申請人與所有名列申請書上的家庭成員之間,必須存在親屬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申請人或其任何家庭成員已婚,他們的配偶亦必須一同列入申請書中。除非有特殊情況,例如已合法離婚並提供證明,或配偶沒有香港入境權並提交相關聲明書,否則未能符合此規定的申請將不獲受理。

過去24個月內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限制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不論是申請人本人或名列申請書上的任何家庭成員,由申請書簽署日期之前二十四個月起計算,直至簽訂資助出售單位臨時買賣合約當日,均不得在香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即使您是已買公屋轉居屋,或者正在考慮已买公屋 抽居屋,此條款旨在確保公屋資源分配給真正沒有能力自置物業的家庭。

曾受惠於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限制

如果您或您的任何家庭成員,曾經受惠於政府任何資助自置居所計劃,即使該單位已出售或貸款已清還,您也可能不符合已買公屋換居屋的申請資格。這些計劃包括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等。這項限制確保政府的資助房屋資源能夠惠及更多不同的家庭,避免資源被重複利用。此外,在資助自置居所計劃單位轉讓契據簽署日期起計不足十年內的「關鍵成員」,通常也無法再次申請,但因結婚或獲得僱主提供房屋福利而獲准除名者除外。

【流程篇】公屋換居屋兩大途徑:抽新居屋與購買二手居屋

「已買公屋換居屋」是不少香港家庭的目標,這可讓您擁有私人物業,長遠帶來資產增值機會。當您決定「已買公屋轉居屋」,其實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種是申請及抽籤「新居屋」,第二種是透過「居屋第二市場」購買二手單位。這兩個方法各有程序,以下為您逐一講解,助您清晰了解換樓流程。

途徑一:申請及抽籤「新居屋」流程

申請及抽籤「新居屋」是許多公屋住戶「已買公屋抽居屋」的心儀途徑,因為新居屋定價通常有較大折扣。

留意房委會銷售計劃及遞交申請(綠表)

房屋委員會每年會推售新居屋單位,您應密切留意房屋委員會發布的銷售計劃。當銷售期展開,符合「綠表」資格的公屋住戶,可透過房屋委員會網站下載表格,或前往屋邨辦事處索取申請書。填妥申請表後,您必須按指定方式遞交,並繳付申請費用。網上申請方便快捷,有「智方便+」帳戶更可數碼簽署,省卻不少時間。

參與攪珠及按優先次序揀樓

房屋委員會收到所有申請後,會進行電腦攪珠,決定申請者的選樓次序。攪珠結果公布後,房屋委員會將按優先次序邀請申請人揀樓。您必須按指定時間出席選樓,選購心儀單位。

辦理購樓手續與申請按揭

成功揀選單位後,您需要辦理一系列購樓手續。這包括簽署買賣協議,以及向銀行或財務機構申請按揭貸款。房屋委員會通常會提供貸款擔保,幫助買家取得較高成數的按揭。您也必須委託律師處理相關法律文件,例如樓契簽署等。

途徑二:購買「居屋第二市場」(二手居屋)流程

「居屋第二市場」是另一個「已買公屋換居屋」的選擇,讓綠表人士可直接購買已落成的二手居屋單位。

第一步:向房委會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

如果您選擇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二手居屋,第一步是向房屋委員會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這份證明書有效期為十二個月,是您在第二市場購樓的入場券。您可於房屋委員會網站下載申請表格,亦可親身到相關辦事處索取。遞交申請時,您需要繳付指定申請費,目前為港幣900元。買方必須持有有效證明書,才可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第二步:尋找合適盤源、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取得「購買資格證明書」後,您可透過地產代理,或自行尋找合適的居屋第二市場單位。當您找到心儀單位,並且與賣方達成協議,您便需要簽訂臨時買賣合約。請注意,買賣雙方必須採用房屋委員會指定的標準格式臨時買賣合約,任何未經批准的修改可能導致合約無效。

第三步:經律師申請「提名信」及完成交易

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您的律師會代您向房屋委員會申請「提名信」。這份提名信是買賣雙方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及轉讓契的先決條件,確認買方的資格。申請提名信需時最少五個工作天,費用為港幣1,070元。取得提名信後,您可與賣方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及轉讓契,完成交易程序。買方必須成為所購單位的業主。

成功換樓後:交還公屋單位的時限與注意事項

當您成功「已買公屋換居屋」,擁有新居屋單位後,您原有公屋單位的處理便非常重要。房屋委員會對此有明確規定,確保公屋資源得以迅速流轉。

簽訂轉讓契據後的60天遷出期限

當您簽訂所購居屋單位的轉讓契據後,您必須在六十天內騰空原有公屋單位,並交還予房屋委員會。您同時需要給予房屋委員會不少於十四天的通知期,以便他們安排收回單位。此舉確保房屋資源重新分配予有需要的人士。

申請延期居留的條件與暫准佔用費計算

如果您在六十天內未能遷出公屋單位,您可以向房屋委員會申請延期居留。獲批准的延期通常以三十天為限。在此延期期間,您需要繳交暫准佔用費。該費用通常會以原有單位三倍的淨租金,另加差餉計算,或按市值租金計算,兩者中以較高者為準。這是為了鼓勵您按時遷出,騰出公屋單位。

【租置戶必讀】「租置計劃」業主換居屋操作全攻略

許多已買公屋換居屋的朋友,特別是「租者置其屋計劃」(簡稱「租置計劃」)的業主,對此過程可能有一些疑問。其實,作為租置計劃業主,您有獨特的途徑可以申請購買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這個轉換方式與一般公屋租戶不同,它有特定的規則以及細節需要我們仔細了解。讓我們一步步探討這些重要事項,確保您可以順利由已買公屋轉居屋。

租置戶的特殊路徑:以「白表」身份申請並豁免入息資產審查

如果您是租置計劃的業主,並且想已買公屋抽居屋,這條路徑對您來說確實非常特別。首先,大家要知道,租置計劃業主是可以用「白表」身份申請新居屋的。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公屋租戶(綠表申請者)有所不同,亦非白表一般申請者。不過,房委會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該租置單位業主必須在十年內向房委會購入現有單位。而且,雖然您是以白表身份申請,房委會對租置計劃業主以及同住家人的入息與資產,實行豁免審查。這意味著您無需像其他白表申請人那樣,擔心家庭收入或者資產是否超出上限,這大大簡化了申請程序。這個特殊安排,旨在鼓勵已購入公屋的業主轉買居屋,騰出公共房屋資源。

「先賣後買」的強制規定與時間線管理

成功由已買公屋換居屋的業主,務必留心一個核心規定:「先賣後買」。意思就是,如果您幸運抽中新居屋,並且決定簽署新居屋的買賣協議,您必須強制性地在指定時間內,將現有的租置單位出售。這是一項嚴格的條款,目的是避免一人同時擁有兩套資助房屋,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所以,有效的時間線管理,對於順利完成換樓至關重要。

如何計算簽署新居屋買賣協議後的賣樓限期

這個限期計算起來很清晰。一旦您簽署了新居屋的買賣協議,您必須在協議簽署日期起計的三個月內,完成您現有租置單位的出售,並且簽署相關的轉讓契據。這是一個固定時限,沒有任何彈性。所以,從您簽署新居屋協議的那一刻起,賣樓的倒數便開始了,務必確保您的舊單位能在這三個月內成功轉手。

未能限時出售的後果及應對策略

若果您未能按時出售租置單位,後果會比較嚴重。房委會將會廢除您與新居屋簽訂的買賣協議。您之前繳付的訂金,房委會會扣除相關的行政費以及律師費等開支後,才把餘款退還給您,但不會支付任何利息。而這個被取消購買資格的居屋單位,將由房委會重新安排出售給其他申請人。因此,為了避免這些損失,建議您在簽署新居屋協議前,便要積極處理舊單位的出售事宜,最好已找到潛在買家,或者做好充足準備,以便加快賣樓進程。

換樓期間的住屋及財務過渡安排

在已買公屋抽居屋的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您的舊單位已售出,但是新居屋尚未入伙。這段「青黃不接」的過渡期,您的住屋安排以及財務開支,都需要您自己預先計劃。房委會不會為租置戶安排任何臨時居所。因此,您可能需要考慮臨時租住其他單位,或者暫住親友家中。這些臨時的居住費用,以及搬遷涉及的開支,都需要您與家人自行承擔。所以,在決定換樓前,務必將這部分開支納入您的財務預算中,以確保整個換樓過程順暢,沒有後顧之憂。

【財務策略】精算換樓隱藏成本與評估長遠收益

很多朋友已買公屋,當您考慮將公屋換居屋時,除了眼前那些顯而易見的開支,例如首期與裝修費,一些隱藏成本以及長遠收益同樣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這些細節將影響您的財務狀況,並且關乎您家庭未來的資產配置。因此,仔細審視這些方面,是您作出明智決定必不可少的一步,尤其對於已買公屋轉居屋、已買公屋抽居屋的家庭,這一步更是重要。

超越表面開支:計算換樓的真實隱性成本

當我們談論從已買公屋換居屋的財務預算,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樓價、印花稅、律師費等直接支出。不過,換樓旅程中,其實還有一些不那麼明顯的「隱性成本」,這些都需要您仔細計算,因為它們會實實在在影響您的財務狀況。

機會成本:放棄公屋的低廉穩定租金

放棄公屋單位,就代表您失去了其低廉又穩定的租金優勢,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成本。公屋租金通常遠低於市價,並且包含了大部分的管理費用以及維修保養開支。房屋署會負責單位的結構性維修,所以住戶通常無需擔心這些大筆開銷。然而,一旦轉為居屋業主,您便需要全數承擔按揭供款、管理費、差餉,同時還要負責所有維修費用,這些開支相加起來,金額將會高得多。

風險成本:利率波動與樓市下跌風險

作為居屋業主,您的按揭貸款將直接受到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這帶來了潛在的風險成本。利率上升,您的每月供款就會增加,這會直接影響家庭的現金流。同時,樓市有升有跌,物業價值一旦下跌,您有可能面臨「負資產」的風險,就是說物業市值低於按揭貸款餘額。公屋租戶沒有這些顧慮,因為他們不需要面對樓價波動的壓力。

長遠回報評估:建立可傳承的家庭資產

雖然換樓涉及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將已買公屋轉換為居屋,也是在為家庭建立一份可傳承的資產。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考量,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投資。

有形收益:善用槓桿,享受物業升值潛力

購買居屋,您可以利用按揭貸款作為槓桿,以相對較少的初期資本,持有價值更高的物業。隨著香港樓市的長期發展,您的物業有機會持續升值,這種有形收益會累積成為家庭財富。將來,這份資產可以在符合規定下出售,或者傳承給下一代,為家人提供財務保障。

無形收益:提升生活品質,增加家庭財務安全感

擁有自己的居屋單位,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會帶來很多無形的收益。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裝修單位,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度以及生活品質。擁有物業後,家庭的財務安全感也會增加,因為您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資產,不必再擔心租金上漲或者「富戶政策」帶來的遷出壓力。這份安全感,是任何租金補貼都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