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樓市「撤辣」後,不少業主正考慮將物業轉名予直系親屬,以達致財富傳承、資產重組或稅務規劃等目的。然而,直系親屬轉名涉及複雜的法律、稅務及按揭程序,任何一步疏忽都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財務損失或法律糾紛。本《2025直系親屬轉名終極指南》將為您深入拆解由策略規劃、印花稅計算(特別是「撤辣」後的最新變化)、按揭處理,以至具體法律手續的每一步關鍵細節,助您全面掌握直系親屬轉名之道,確保過程順利無憂。
為何進行直系親屬轉名?策略與目的詳解
物業的直系親屬轉名手續,是許多家庭都會思考的物業處理方式。從直系親屬轉名2020到直系親屬轉名2021,再到直系親屬轉名2022,不少人選擇這樣處理物業。來到直系親屬轉名2025,雖然市場環境有所變化,這個做法依然重要。這不單涉及物業業權變動,更是家庭資產規劃的重要一環。
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其中一位家庭成員回復「首次置業人士」身份。以往大家會為了節省印花稅這樣做。現在「撤辣」政策全面實行,印花稅稅率已經統一,這個做法的重點變成享受高成數按揭優惠。
另外,直系親屬轉名也是一種重要的資產規劃方法。有些家庭想預先為下一代安排物業,會將業權轉移給子女。這個做法可以減少將來處理遺產的麻煩。同時,家庭關係變化,例如結婚、離婚,或者單純想重新分配家庭資產,物業轉名也能幫助處理這些情況。
還有,有時直系親屬轉名也是為了按揭考慮。部分業主會透過內部轉讓方式,重新申請按揭。這樣可以從物業中套取現金,增加資金流動性。
轉讓契 vs 送讓契:選擇最適合您家庭的直系親屬轉名方案
當您考慮直系親屬轉名手續時,選擇正確的方法十分重要。這一步不僅關乎物業權益,更直接影響您家庭的未來規劃。不論是直系親屬轉名2020,還是直系親屬轉名2021的個案,近年進行直系親屬轉名的人士都必須了解兩種常見的業權轉讓方式:轉讓契與送讓契。了解它們的細節,就能為您的家庭選擇最合適的直系親屬轉名方案,特別是當您考慮直系親屬轉名2022年的最新情況時。
首先說轉讓契。轉讓契是物業轉名的常用方式。它表面上是買賣操作,業權從賣方轉移給買方。物業擁有人與直系親屬簽署轉讓契,就能確認業權轉移。雖然文件是買賣形式,但親屬之間的轉讓通常不涉及實際資金流動,只為純粹業權轉變。這種方式通常經由律師處理,不需地產代理介入。許多人會選用轉讓契,讓其中一位家庭成員恢復首次置業資格,以便將來購買其他物業。
另一種是送讓契,亦稱送贈契或無償轉讓契。這種方式是將物業無償贈予他人。即使交易涉及金錢,如果成交價嚴重偏離市場價格,又不經地產代理交易,銀行也有機會將物業視為「送贈契」物業。
選擇送讓契,您要留意一些潛在問題。即使是無償贈予,稅務局仍會根據律師樓或稅務局的物業估價徵收印花稅。這不是因為零成交價就能免稅。此外,若送贈者在送出物業後數年內破產,送讓契的物業可能出現業權問題。這會讓物業業權不穩定。
對於送讓契的物業,銀行審批按揭較為嚴格。部分銀行為了管理風險,一律不批核送贈日期起計五年內的物業按揭。這導致受贈物業將來難以進行按揭上會,也會影響物業日後轉售或重估價值的能力。
綜合來看,當您考慮直系親屬之間的物業轉名時,選擇轉讓契通常是較穩妥的方法。雖然兩種方式都涉及法律程序,但轉讓契能有效避免送讓契所帶來的按揭審批難度與潛在業權風險。了解這些差異,您就能為家庭做出明智的選擇,確保直系親屬轉名手續順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