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舒緩失敗後果有幾嚴重?專家拆解6大致命原因及3步補救方案

債務纏身令人喘不過氣,債務舒緩(DRP/IVA)本應是重見曙光的機會,但當這道希望之門不幸關閉,其後果會有多嚴重?許多身陷財務困境的人士,卻在債務舒緩路上遭遇挫折,不僅失去擺脫債務的希望,更可能迎來信貸評級急跌、債權人追討升級,甚至最終走向破產的殘酷命運。本文將由專家為您深入剖析債務舒緩失敗的6大致命原因,助您識別並避免常見陷阱;同時揭示失敗後您必須直視的3大殘酷現實,並提供實用且可行的3步補救方案,助您即使身處絕境,仍能找到突破口,重拾財務自由之路。

債務舒緩失敗的6大主因:為何您的計劃會告吹?

債務舒緩計劃,是許多面臨財困人士尋求出路的方法之一。然而,有些朋友在申請或執行債務舒緩時,不幸遭遇債務舒緩失敗。這不僅讓人感到挫敗,甚至可能引發一系列債務舒緩後果,加劇壓力。其實,很多債務舒緩案例都顯示,失敗並非偶然,背後通常有著具體的原因。了解這些主因,方可避免重蹈覆轍,從而制定更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1. 債務人財務狀況惡化,失去基本還款能力

當債務人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失去償還債務的基本能力時,債務舒緩計劃就難以成功。

收入不穩或失業:缺乏穩定現金流,無法說服債權人

若債務人收入來源不穩定,或者不幸陷入失業狀態,他們的現金流就會嚴重不足。沒有穩定收入證明,債權人便會質疑債務人的還款誠意與實際能力,因此難以被說服簽訂新的還款協議。

債務與收入比例嚴重失衡:欠債總額遠超月薪數十倍,還款計劃不切實際

如果欠債總額遠遠超出債務人月薪數十倍,他們的債務與收入比例就會嚴重失衡。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無論方案如何設計,每月還款額對於債務人來說都會構成沉重負擔,因此整個還款計劃從一開始就不切實際,導致債務舒緩失敗。

2. 債權人拒絕合作,協商破裂

債務舒緩需要債權人的積極配合。當債權人態度強硬或意見不合時,協商便會破裂。

部分主要債權人立場強硬:例如銀行或大型財務機構認為破產能回收更多資金

部分主要債權人,例如銀行或大型財務機構,可能會對債務舒緩持強硬立場。他們可能評估後認為,債務人若直接申請破產,他們反而能夠從債務人的資產中回收更多資金。因此,他們不會接受債務舒緩方案。

債權人之間意見不一:對還款比例或年期無法達成共識,導致計劃擱置

當有多個債權人時,他們之間可能對還款比例或還款年期存在不同期望,甚至意見不一。各方無法達成共識,這將導致整個債務舒緩計劃被擱置,無法向前推進。

過往還款記錄極差:債務人曾有多次拖欠記錄,失去債權人信任

如果債務人過往的還款記錄極差,曾有多次拖欠或逾期還款記錄,這將嚴重損害他們在債權人心中的信任。債權人會認為債務人缺乏償還能力或誠意,因此不願再與其協商,最終影響債務舒緩成功。

3. 還款方案設計不合理,未能平衡各方利益

一個成功的還款方案,必須同時平衡債務人與債權人的利益。若方案設計不當,便會導致債務舒緩失敗。

還款額過於進取:高估債務人還款能力,低估日常必要開支

有時候,還款方案會將每月還款額設定得過於進取,這通常是因為高估了債務人的實際還款能力,同時低估了他們日常的必要開支。債務人每月可動用的資金不足,自然難以持續還款。

計劃缺乏彈性:未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突發開支或收入變動

一個好的還款計劃應具備一定的彈性。若計劃缺乏彈性,沒有預留空間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突發開支,例如醫療費用,或者沒有考慮到收入可能發生的變動,那麼一旦有變故,債務人便會再次陷入困境,導致債務舒緩壞處浮現。

4. 債務人缺乏誠意或配合度不足

債務舒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債務人本身的誠意與積極配合。若債務人表現出缺乏誠意或配合度不足,協商便很難繼續。

虛報或隱瞞財務資料:提供不實的收入、資產或負債狀況,是導致債務舒緩失敗的致命傷

提供不實的收入、資產或負債狀況,即虛報或隱瞞財務資料,是導致債務舒緩失敗的致命傷。這種行為不僅會讓債權人失去信任,更可能帶來法律風險。真實與透明是協商的基礎。

協商期間累積新債務:此行為嚴重破壞信任,顯示其無心解決問題

若債務人在協商債務舒緩期間,仍然繼續累積新的債務,此行為將嚴重破壞債權人的信任。這會讓債權人認為債務人並無真心解決問題的意願,自然會拒絕繼續協商。

5. 選擇了不可靠或不專業的中介機構

選擇一個專業且值得信賴的中介機構至關重要。若選擇不當,便可能引致債務舒緩失敗。

未能有效代表債務人與債權人溝通,錯失協商良機

不可靠或不專業的中介機構,可能未能有效代表債務人與債權人進行溝通。他們也許缺乏協商技巧,或對流程不熟悉,因此錯失了達成協議的良好機會,直接影響債務舒緩的進程。

缺乏專業評估能力,草擬出無法執行的還款方案,直接導致債務舒緩失敗

部分中介機構可能缺乏專業的財務評估能力。他們草擬的還款方案,可能不切實際,或無法獲得債權人接受。這樣無法執行的方案,會直接導致債務舒緩失敗,浪費了債務人的時間與金錢。

6. 債務類型不適合進行債務舒緩

並非所有類型的債務都適合透過債務舒緩來解決。有時候,債務本身的性質會成為協商的障礙。

涉及大量有抵押貸款或政府稅務債務

如果債務主要涉及大量有抵押貸款,例如按揭貸款,或屬於政府稅務債務,這些債權人通常不願意參與債務舒緩協商。有抵押貸款有資產作為保障,而政府稅務債務則有其特殊法規,這些債務類別的協商空間較小。

私人債權人(俗稱「街數」)不願參與協商

私人債權人,俗稱「街數」,通常不像銀行或財務機構那樣受規範。他們很多時候不願意參與正式的債務舒緩協商,或堅持按照原有條款追討。這使得涉及「街數」的債務舒緩計劃難以成功。

債務舒緩失敗的後果:您必須直視的3大殘酷現實

當我們探討處理債務時,經常會把重心放在成功的方案上。然而,人生總有預料之外的挑戰,有時候計劃並不如預期。如果您的債務舒緩失敗了,接下來的情況可能比您想像中更為嚴峻。了解這些債務舒緩後果,對於提前規劃與採取正確行動,至關重要。這篇文章並非為了讓您感到沮喪,而是希望您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現實,因為只有直視問題,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以下是您必須面對的三大殘酷現實。

1. 信貸評級(TU)進一步惡化

信貸評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TU,是金融機構判斷您還款能力與信譽的重要標準。當債務舒緩計劃不幸告吹,信用報告上就會增添更負面的記錄。這會讓您的評分跌至新的低點。因為您的財務狀況被認為不穩定,金融機構對您的信任程度會大幅下降。這樣一來,未來數年內,您申請任何形式的信貸,例如信用卡或貸款,都將極為困難。即使成功申請,通常條件也會非常嚴苛,例如利率更高、審批時間更長。

2. 債權人追討行動升級

債務舒緩程序通常會為債務人爭取到一段寶貴的緩衝期,期間債權人會暫緩追討。但是,一旦債務舒緩失敗,這個緩衝期就會立即失去。債權人,包括銀行或財務公司,可能會立即重啟甚至加強追數行動。這時,您會接到更多催收電話,甚至面臨上門追討。更嚴重的情況是,您可能會被個別債權人入稟法院追討債務。因為法庭程序會給予債權人更強的法律依據,他們甚至可能申請您破產。這些都是債務舒緩失敗後必須面對的法律風險。

3. 面臨破產的最終選項

當信貸評級惡化,加上債權人的追討行動升級,如果您的債務舒緩失敗了,而且沒有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案時,破產往往會成為最終,而且是無可避免的選擇。破產雖能為債務人帶來解脫,但其債務舒緩壞處對個人生活與事業的影響深遠。因為破產會留下長期的公開記錄,對您的信譽造成嚴重打擊。您不僅可能失去現有資產,例如物業或汽車,某些專業或管理層職位也可能會受到限制。這意味著,您錯失了透過債務舒緩來避免破產、保留資產與職業的最佳時機。因此,了解這些債務舒緩後果,並在早期尋求專業建議,才是明智之舉。

債務舒緩失敗後點算?3步走出困局的補救方案

當債務舒緩失敗,債務人可能會感到非常徬徨。這一步的挫折,也讓許多人開始思考債務舒緩的壞處與潛在後果。然而,面對債務舒緩失敗的局面,並非沒有補救方案。我們現在一起看看三個重要的補救步驟,幫助您走出債務困局。

第一步:專業診斷失敗根源,對症下藥

當債務舒緩失敗,第一步是找出問題所在。我們必須仔細檢視您過去的財務狀況、還款紀錄,並且分析之前的協商過程。這個全面審視的動作,可以幫助我們精準找到真正導致債務舒緩失敗的原因,例如是否因為還款方案不切實際,或者因為某些債權人的立場特別強硬。

然後,我們會為您生成一份詳細的「失敗原因診斷報告」。這份報告如同財務健檢報告,將清晰指出導致失敗的關鍵因素。有了這份報告,我們才能為您制定成功的下一步,奠定穩固的基礎。

第二步:評估三大替代方案,尋找最佳出路

檢視過往導致債務舒緩失敗的原因後,下一步就是評估多個替代方案。每個方案都有自己的特點,適合不同的債務情況。以下是三個您值得深入了解的選擇:

1. 個人自願安排 (IVA) – 法律保護下的重組之路

個人自願安排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債務重組方法。它涉及法庭程序,並且所有債權人都必須遵守最終獲批的協議。

適用情況:這個方案適用於債務總額較大,並且債權人數量眾多,同時需要法律約束力保護的個案。

優點:一旦個人自願安排獲得法庭批准,所有債權人都會受到協議約束,他們必須停止追討債務。同時,您可以保留個人物業,並且職位通常不受影響。

缺點:個人自願安排的程序較長,所需費用也會比較高,並且有公開記錄。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債務舒緩以避免公開記錄的原因。

2. 結餘轉戶貸款 – 整合債務,降低利息

結餘轉戶貸款是將多筆債務合併為一筆新貸款。這個方案的核心是透過較低的利息來減輕每月還款壓力。

適用情況:這種貸款適合信貸評級未算太差,並且有穩定收入的人士。主要債務是高息卡數或私人貸款的人,通常比較適用。

優點:結餘轉戶貸款的申請過程比較快速,同時不會有公開記錄。它也能降低整體利息支出,並且可以簡化還款流程。

缺點:結餘轉戶貸款對信貸評級有一定要求,如果評級過低,可能無法申請。同時,這個方案也未必能處理所有類型的債務。

3. 債務管理計劃 (DMP) – 較低門檻的非正式協商

債務管理計劃是一種非正式的債務協商方案。它不像個人自願安排那樣有法律約束力。

適用情況:這個方案通常適用於債務總額較小,並且債權人主要是銀行。債權人也必須願意再次進行協商。

優點:債務管理計劃比個人自願安排更靈活,所需費用也比較低,並且沒有公開記錄。這跟債務舒緩的壞處之一是缺乏法律保障不同,但費用較低。

缺點:債務管理計劃沒有法定約束力,這表示並非所有債權人都會接受協商。

第三步:制定計劃與尋求專業保障

在評估了所有選項後,第三步就是制定一份清晰並且可行的非破產財務出路。這個時候,專業團隊的協助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會由專業團隊,例如律師或會計師,根據您的獨特情況,為您量身定制一份財務出路方案。這個方案會確保您避免走上破產這條路。

最後,我們會承諾保障您的權益。這表示您在債務舒緩失敗後,每一次嘗試都值得一個真正成功的機會。我們的目標是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讓您重新掌握自己的財務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