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主突然離世,公屋單位何去何從?這不僅是不少香港家庭的切身疑問,更是一個涉及複雜法律與政策的棘手問題。公屋單位並非如私人物業般可隨意「繼承」,而是牽涉一套嚴謹的租住權轉移機制,並可能受制於「富戶政策」的嚴格審查。本終極指南旨在為您全面釐清公屋繼承權的真相、深入剖析入息及資產限額,並獨家揭示兩大「化『租』為『產』」的策略,助您將公屋單位從租住權轉化為可傳承的資產。一文看清所有關鍵資訊,確保您的居住權益得以保障。
繼承公屋的最大障礙:「富戶政策」的全面審查
當我們討論 繼承公屋 這個話題時,其中一個最常被提及的挑戰就是「富戶政策」。這項政策是房屋署確保公共資源公平分配的重要工具。它對期望繼承公屋的家庭成員,特別是那些沒有無條件繼承權的家庭,構成了一個嚴格的考驗。
誰是「富戶」?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詳解
「富戶政策」是政府為確保公屋資源用得其所而設立的門檻。它的核心目標,是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居住公屋,同時避免擁有較高經濟能力的家庭佔用有限的公共房屋資源。因此,當您考慮繼承公屋,或者說申請新的公屋租約時,房屋署會對您的家庭進行全面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那麼,究竟怎樣的家庭會被視為「富戶」呢?政策有明確的定義:若家庭每月總入息超出公屋入息限額的五倍,或者家庭總資產淨值超出公屋入息限額的一百倍,以及在香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這些情況都會讓您被歸類為「富戶」。舉例來說,對於一個二人家庭,若其每月總入息超過港幣$97,750,或其總資產淨值超過港幣$196萬元,就可能被視為富戶。了解這些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對您規劃未來十分重要。
「富戶政策」對繼承公屋申請的直接影響
「富戶政策」對於繼承公屋申請的影響十分直接。若您家庭有成員過身,而您作為在生家庭成員希望續租公屋,房屋署會根據「新租約批出政策」對您進行「全面經濟狀況審查」。這項審查包括詳細的入息審查與資產審查。
若審查結果顯示,在生家庭成員屬於「富戶」類別,他們就不符合續租公屋的資格。因此,即使該家庭成員多年來一直與戶主同住公屋,若其經濟狀況達到「富戶」水平,他們就不能獲得新的租約,必須遷出公屋單位。這正是繼承遺產 公屋時一個嚴峻的現實,也是公 屋 繼承權的一大考驗。
定期監察機制:家訪調查與公屋繼承權的關聯
房屋署除了在處理繼承公屋申請時進行審查,他們亦設有定期的監察機制。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每年一度家訪調查」。房屋署職員會上門進行家訪,目的是核實公屋單位的實際居住情況。他們會查證租戶及租約上列明的家庭成員是否確實居住在單位內。
這項家訪調查與公 屋 繼承權息息相關。因為它持續監察家庭的實際居住狀況,確保單位不被濫用。若在調查中發現任何與申報資料不符的情況,或有非租約上列明人士居住,這都可能影響到租約的有效性,進而對日後的继承公屋或新租約申請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租戶配合家訪,並確保申報資料的準確性,是維持租住資格的重要一環。
【獨家策略】化「租」為「產」:真正實現「繼承公屋」的終極方案
公屋是香港許多家庭的安樂窩,戶主過身後,如何確保家人能夠繼續居住甚至成功繼承公屋,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們明白箇中複雜,特別是在「富戶政策」與公屋繼承權的種種限制下,要將公屋租約真正化為可傳承的資產,並非易事。不過,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獨家策略,透過兩種合法途徑,助您實現公屋的終極「化租為產」,讓您的家庭成員未來可以安心繼承遺產 公屋,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物業。
策略一:「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 直接購買現居單位
第一個策略,就是善用「租者置其屋計劃」(簡稱租置計劃)。這個計劃讓公屋租戶有機會直接購買現居的單位,將租約身份轉換為業主,是實現「化租為產」最直接的方法。
適用資格:確認單位是否屬租置計劃
您需首先確認現時租住的公屋單位,是否屬於房委會「租置計劃」的範疇。並非所有公屋單位均參與此計劃,租戶可以向所屬屋邨辦事處查詢,又或者查閱相關名單。這是採取此策略的第一步。
核心優勢:無須入息審查,直接購入
租置計劃的核心優勢之一,便是戶主在購買現居單位時,無須通過嚴格的入息及資產審查。這與公屋繼承權中提及的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有很大不同,因為戶主只需符合租戶身份以及其他基本條件,便可直接購入單位,大大減低置業門檻。
操作步驟:戶主在生時轉為業權繼承
若要順利將單位傳承予後代,最關鍵的操作步驟是戶主在生時,便完成單位購買手續,將公屋的租住權轉為實際業權。完成購買後,單位即成為戶主的私人資產。戶主其後可以透過訂立遺囑,又或者辦理聯權共有等方式,讓指定的家庭成員日後合法繼承遺產 公屋,免除許多不必要的疑慮以及手續。
策略二:善用「綠表資格」- 購買一手或二手資助房屋
第二個獨家策略,是充分利用您作為公屋租戶的「綠表資格」。即使租住的單位不屬於租置計劃,綠表資格仍然是您晉身業主的寶貴通行證。透過這個資格,您可以選購由房屋委員會以及房屋協會推出的一手資助房屋,也可以在二手市場購買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
綠表核心優勢:直接選購資助房屋
綠表資格人士最大的優勢,就是毋須參與公開發售的白表抽籤,可以直接選購一手或二手資助房屋。這大大增加了成功置業的機會。您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以及經濟能力,選擇合適的單位,過程更加靈活。
按揭優勢:高成數按揭助降低門檻
綠表買家通常可以享有較高的按揭成數,例如最高可達九成半按揭。這表示您只需準備相對較少的首期資金,便可購入物業,降低了置業的資金門檻。這對於許多家庭來說,是極大的幫助,讓「上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涵蓋物業類型:多樣化選擇
透過綠表資格,您可以選擇的物業類型十分多樣化。這包括房委會或房協推出的一手居屋單位、綠置居單位,以及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的二手居屋、綠置居或租置單位。多種選擇讓您能夠根據家庭大小、預算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安樂窩。
長遠效益:物業可作遺產傳承
最重要的是,一旦您透過綠表資格購買了資助房屋,該物業便成為您的私人資產。這與公屋的租住權截然不同,因為該物業可以根據戶主的意願,透過訂立遺囑等法律途徑,合法地傳承給指定的家庭成員。從長遠來看,這真正實現了公屋住戶的置業夢,並確保了子孫後代對居所的公 屋 繼承權,徹底解決長遠的住屋安排。
其他合法途徑:無法「化租為產」時的應對與備選方案
朋友您好,我們在文章前面討論了如何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或者善用「綠表資格」,將公屋單位的租用權轉化為可繼承的自置物業。這兩種方法,能夠有效解決未來繼承公屋的難題。不過,我們明白世事並非總能如願。有些情況下,這兩種「化租為產」的策略可能無法實行。那麼,當直接的繼承公屋之路看似走不通時,我們還可以如何應對?
「有條件暫准居住」:為照顧者提供的臨時安排
有時,家庭中的長者戶主需要特別照顧,同時又未能透過現有政策將租住公屋單位轉為私有財產。在這些特定情況下,房屋署設有一項「有條件暫准居住」政策。這項政策,旨在為有需要被照顧的戶主提供人道關懷,同時讓其家庭成員能夠在單位內提供必要的照料。戶主可以申請讓其家人或者親屬在公屋單位內臨時居住。此類安排通常設有特定的條件限制,並且其本質屬於臨時性質。這項政策並非賦予單位內的居住者永久的公屋繼承權,也不代表未來可以順利繼承遺產 公屋。它僅為短期照顧需求提供便利,並且申請必須經過房屋署的審核。
子女的最後選擇:「白表」或「白居二」的漫長道路
當所有其他關於繼承公屋的直接途徑都未能實現時,對於成年子女而言,尋求一個屬於自己的安身之所就成為了首要任務。此時,「白表」或「白居二」便是他們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方向。白表申請者,即非公屋住戶,有資格申請購買新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或者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的單位。同時,他們也可以透過「白居二」計劃,在二手市場選購已補地價的居屋單位。然而,這條道路充滿挑戰。這兩種申請方式主要透過抽籤決定,競爭非常激烈。因此,中籤機會相對較低,需要長時間的等待,並且可能經歷多次申請失敗。雖然這並非直接的繼承公屋模式,但對於希望擁有自己物業的家庭成員而言,這是一個獨立且合法的置業選擇,能夠讓他們擺脫對公屋繼承權的依賴。在考慮申請這些資助房屋時,繼承公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等因素,往往會成為申請資格的重要衡量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