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寸金尺土的環境下,置業夢想對許多人而言看似遙不可及。面對高昂的樓價和首期壓力,不少準買家可能會萌生「借錢上車」的念頭,以為是實現安居夢的捷徑。然而,這種做法實則暗藏玄機,甚至可能觸及銀行與金管局的「按揭紅線」,將您的置業大計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本篇文章《置業前必讀的合法按揭全攻略》正是為您而設。我們將深入剖析五大致命陷阱,揭示借貸作首期或申請私人貸款如何嚴重影響您的按揭批核,甚至引發法律風險。更重要的是,本文將為您提供一套清晰、合規的財務規劃藍圖,教您善用按揭保險等合法途徑,助您在保障自身財務健康的同時,穩健實現香港的置業夢想。
借錢做首期可行嗎?揭示銀行與金管局的「按揭紅線」
許多人置業時,可能都會思考一個問題:能否透過借貸買樓,特別是借錢買樓來支付首期?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但是,我們必須坦白說,銀行與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對此有著明確的「按揭紅線」,嚴禁使用借貸資金作為首期。我們將深入探討箇中原因,幫助大家避開潛在的風險。
銀行為何嚴禁「借錢做首期」?深度剖析原因
銀行為何對借錢做首期的行為如此嚴格?這並非無故設限,背後有多重考慮。理解這些原因,就能明白這條「紅線」的重要性。
繞過按揭成數上限,觸發金融體系風險
銀行批核按揭時,會設定按揭成數上限。這些上限是為了控制風險,確保借貸人的還款能力,以及銀行體系的穩定。如果借貸人透過借錢買樓,例如私人貸款,來支付首期,這等於變相繞過了銀行設定的按揭成數上限。這樣一來,物業的實際借貸比例就會變得非常高。這種做法會增加借貸人的債務負擔,也會使得銀行面對更大的風險,最終可能觸發整個金融體系的潛在危機。
維護銀行體系穩定的政策考量
金管局作為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肩負著維護銀行體系穩定的重任。如果容許借錢做首期,就會讓銀行面對更高的信貸風險。一旦樓市出現波動,許多家庭的債務負擔就會加重,可能造成大量斷供。這會嚴重衝擊銀行的資產質素,進一步影響銀行體系穩定。所以,嚴禁借貸首期是金管局重要的政策考量,目的在於保障整體金融安全,以及每一個置業人士的長遠利益。
銀行如何識破借貸首期?信貸報告(TU)與資金來源追查機制
大家或許會好奇,銀行有什麼辦法可以識破借貸首期的行為呢?其實,銀行有一套嚴謹的審批及追查機制。這套機制旨在確保申請人提供的資訊真實可靠。
按揭申請表「首期來源」聲明的法律約束力解析
當您申請按揭時,按揭申請表上會有一項關於「首期來源」的聲明。您必須清晰填寫資金的來源,例如是來自儲蓄、出售其他資產,或是親友贈予。這份聲明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申請人作出虛假陳述,不只會影響按揭批核,將來亦可能要面對嚴重的法律後果。
銀行追查可疑大額資金流向的機制與處理手法
銀行會查閱申請人的個人信貸報告(TU)。信貸報告會詳細列出您所有的借貸紀錄,包括私人貸款、信用卡欠款等。如果銀行發現申請人在提交按揭申請前,短期內曾提取大額私人貸款,或者有不明來歷的大額資金存入,銀行就會產生懷疑。此時,銀行會要求申請人提供更詳細的資金來源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親友贈予證明等。如果申請人無法提供合理解釋,或者證明其自有資金不足,銀行可能會要求申請人先清還私人貸款,才考慮批核按揭。
申請人必須簽署的法律效力承諾書詳解
特別是申請高成數按揭(例如八成或九成按揭),因為這些按揭通常有按揭保險公司的參與,審批會更加嚴謹。申請人除了需要填寫首期來源聲明,更必須簽署一份具法律效力的承諾書。這份承諾書會明確聲明,申請人保證首期資金為自有資金,並承諾在取得按揭貸款前,不會有任何其他新增貸款。如果銀行在放款前再次審查信貸報告,發現申請人新增了私人貸款,這份承諾書就會成為銀行拒絕放款的依據。
虛報首期來源的嚴重後果:不只拒批,更有法律風險
如果嘗試虛報首期來源,後果將非常嚴重。這不只會導致按揭申請被拒絕,更可能帶來重大的財務損失及法律責任。
即時撻訂與巨額訂金損失的財務風險
一旦銀行識破虛報首期來源,並拒絕批核您的按揭申請,您將面臨「撻訂」的風險。買賣物業時,您會先支付一筆訂金。如果最終無法獲得按揭貸款而導致交易失敗,這筆已支付的訂金通常會被沒收。這筆訂金金額不菲,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所以,虛報首期來源會造成巨額財務損失。
觸犯虛假聲明條例的潛在刑事責任警示
更為嚴重的是,在按揭申請表上就首期來源作出虛假聲明,或者簽署了具法律效力的承諾書後仍新增借貸,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觸犯香港法例的虛假聲明罪行。這不只影響您的個人信貸評級,也可能導致被起訴,面臨刑事責任。這會對您未來的財務狀況與個人聲譽造成長遠而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希望大家務必遵守法規,合法合規地完成置業過程。
私人貸款如何拖垮按揭申請?致命的供款與入息比率(DSR)影響
當大家準備買樓時,部分朋友或許會思考,假如首期不足,能否考慮申請私人貸款來彌補資金缺口,以期成功 借貸買樓。然而,這種想法卻是一個隱藏著巨大風險的 借貸買樓 陷阱。銀行在審批按揭時,除了審視申請人的入息是否足夠應付按揭供款,更會仔細評估所有債務對供款能力的影響,其中「供款與入息比率」(DSR) 便是一個關鍵的指標。若不慎處理私人貸款,即使您有能力償還,也可能因為這個比率過高,導致銀行拒絕批核您的按揭申請。
供款與入息比率(DSR)入門:理解銀行批核的關鍵指標
供款與入息比率,簡稱DSR,是銀行評估您是否能夠負擔按揭貸款的重要指標。它直接反映了您每月償還所有債務的總金額,佔您總收入的百分比。銀行運用這個比率來衡量您的財務健康狀況,確保您在承擔按揭後,仍有穩定的能力應付日常生活開支,降低違約風險。
DSR基本計算公式與香港銀行設定的50%上限
DSR的基本計算公式非常直接:每月總債務供款除以每月總入息,然後乘以百分之一百。舉例來說,如果您的每月總債務供款為20,000港元,而每月總入息為40,000港元,您的DSR便是 (20,000 / 40,000) x 100% = 50%。在香港,一般情況下,銀行會將申請人的DSR上限設定在50%。意思是,您每月所有債務的總供款,不能超過您每月總收入的一半。若果DSR超出此限,銀行便會認為您的負擔能力過高,很難批出按揭。
非固定收入及擔保人情況下的DSR審批收緊要求
對於非固定收入人士,例如自僱人士或佣金制員工,銀行在計算DSR時,審批要求通常會更加嚴格。銀行可能會以較低的折算率計算這部分收入,以反映其不穩定性,這變相會提高您實際的DSR。另外,如果您曾經作為他人貸款的擔保人,即使該筆債務並非由您直接承擔,銀行在評估您的DSR時,仍會將部分或全部擔保責任計算在內,因為一旦主借貸人未能償還,您便有責任代為還款。在這些情況下,您的DSR要求會進一步收緊,一般可能由50%降至40%,這便需要更高的月入才能符合審批標準。
實例分析:一筆私人貸款如何令您錯失心儀物業
想像一下,您看中了一間理想的物業,滿心歡喜地準備申請按揭。然而,在銀行審批過程中,一筆看似不大的私人貸款,卻可能成為您 借錢買樓 路上的絆腳石。以下兩個情景將會清楚展示私人貸款對DSR的致命影響。
情景一:零私人貸款下的基本入息要求範例
假設您心儀的物業價格為600萬港元,計劃申請六成按揭,即貸款額為360萬港元。按揭年期30年,假設按揭利率為2.5厘。在沒有其他私人貸款的情況下,您的每月按揭供款約為14,225港元。根據香港銀行DSR上限50%的標準,您所需的最低月入約為14,225港元 / 50% = 28,450港元。這看起來是個相當可行的數字。
情景二:增加私人貸款後所需月入的驚人飆升
現在,讓我們假設您在買樓前,因為某些原因曾借取一筆私人貸款,例如貸款額為60萬港元,還款期4年,年利率為2厘。這筆私人貸款的每月還款額約為13,011港元。當您申請按揭時,銀行會將這筆私人貸款的供款計入您的總債務。如此一來,您的每月總債務供款將變成按揭供款14,225港元加上私人貸款供款13,011港元,總計27,236港元。在DSR上限50%不變的情況下,您所需的最低月入便會驚人地飆升至27,236港元 / 50% = 54,472港元。相比情景一,您的月入要求增加了近26,000港元。單是這筆 借錢買樓利息 所產生的私人貸款供款,便足以讓原本符合資格的您,突然因DSR過高而無法通過銀行審批,錯失心儀物業。
我們的「智能按揭規劃師」如何預警並助您避開借貸首期陷阱
面對錯綜複雜的按揭審批要求,要精準計算您的實際負擔能力確實不易。正因如此,我們的「智能按揭規劃師」應運而生。這個工具不單只為您計算按揭供款,更會全面地考慮您所有現有債務,包括信用卡欠款及私人貸款。它能夠精準地預測您在加上新按揭後的DSR,並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透過這個工具,您可以在申請按揭前,及早發現潛在的DSR問題,避免因私人貸款拖累而誤墮 借貸首期陷阱,讓您置業之路更暢順。
「好心做壞事」:親友協助借貸對雙方的潛在危害
許多朋友或會考慮向親友 借錢買樓,希望透過親友間的協助來解決首期不足的問題。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可行且充滿人情味的方法。然而,這種「好心做壞事」的舉動,卻可能對您及您的親友雙方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危害。
親友信貸評級受損與未來置業能力的拖累
如果您的親友為了助您一臂之力,親自去銀行申請私人貸款,然後再將這筆款項轉借給您,那麼這筆私人貸款將會直接計入您親友的個人債務,並對他們的信貸評級產生影響。這筆貸款的每月還款額,會大幅增加他們個人的DSR。假設您的親友原本也打算日後置業,這筆因協助您 借錢買樓 而產生的債務,將會嚴重拖累他們未來的按揭申請,導致他們可能需要更高的月入才能符合銀行審批要求,甚至無法通過壓力測試,最終影響其自身的置業夢。
銀行對巨額親友轉賬的懷疑及資金凍結風險
銀行在審批按揭申請時,會非常嚴謹地審查首期資金的來源。假如您的銀行戶口突然收到一筆來自親友的巨額轉賬,銀行有機會懷疑這筆資金並非您的自有存款,而是借貸所得。一旦銀行產生懷疑,便有權要求您提供詳細的資金證明,甚至可能會暫時凍結相關資金以進行調查。若資金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前仍被凍結,導致您未能按時支付大訂,您便可能面臨「撻訂」的後果,損失已繳付的訂金,甚至需承擔法律責任。這種情況下,親友的一番好意,最終卻可能變成對雙方的財務和信譽都構成嚴重損害的惡果。
摒棄高風險借貸:正確規劃您的置業財務藍圖
若您正考慮借貸買樓,正確的財務規劃非常重要。很多人因為希望借錢買樓,會考慮各種方法,但其中潛藏不少風險。為確保置業過程順利,我們建議您從根本做起,規劃一套穩健的財務藍圖,避免高風險的借錢買樓利息負擔。
第一步:精準計算您的真實負擔能力與總開支
踏上置業之路,首先需要認真評估個人財務狀況。全面了解自己能夠負擔多少樓價,並且掌握所有相關開支,才能避免在過程中出現預算錯估的情況。
使用按揭計算機,評估樓價、按揭成數及還款年期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我們現在可以善用按揭計算機這項工具。透過輸入您心儀的樓價、預計的按揭成數,以及計劃的還款年期,計算機馬上為您估算出每月供款金額。這個工具幫助您對未來的財務壓力有一個初步概念,因此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應付每月支出。
【利率情景模擬 】AI預測加息周期供款變化,助您評估長遠負擔
我們進一步建議您使用進階的利率情景模擬功能。這項功能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預測在未來加息周期下,您的每月供款會如何變化。市場利率有時會波動,這個模擬工具讓您提早預見不同利率走向對供款的影響,協助您評估長遠的負擔能力,確保財務規劃具備足夠彈性。
全面計清首期、印花稅、律師費、經紀佣金及其他雜費
購買物業的開支,絕對不只有按揭供款。您必須全面計算所有相關費用,例如支付的首期金額。此外,印花稅是一筆重要的支出,而律師費與經紀佣金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他雜費如裝修費、搬遷費、管理費按金等,也應一併納入預算,這樣才能構成一張完整的置業開支清單。
第二步:掌握香港最新按揭成數要求與政策
香港的樓宇按揭政策不時調整,因此理解最新的按揭成數要求與相關政策,對您的置業規劃有直接影響。掌握這些資訊,才能確保您的申請符合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規定。
自住物業按揭成數階梯(2025年2月後最新政策詳解)
針對自住物業,政府與金管局會定期調整按揭成數的上限。特別是二零二四年二月後的最新政策,放寬了部分物業類型與價值的按揭成數限制。了解這些新的階梯式規定,能夠讓您知道不同樓價範圍下,銀行最高可以借貸的比例,幫助您更精準地計算所需的首期。
出租物業、非本地收入及自僱人士的按揭成數限制
值得留意的是,並非所有置業人士都適用劃一的按揭成數。如果物業用作投資出租、申請人的主要收入來自香港境外,又或者申請人屬於自僱人士,這些情況下,銀行通常會對按揭成數設有更嚴謹的限制。這是因為銀行對這些情況的貸款風險評估會有不同,所以您必須仔細查閱相關規定,了解可能面臨的按揭成數上限。
關於借錢買樓的常見問題 (FAQ)
Q1: 稅務貸款(稅貸)利息低,能用作首期嗎?
許多人對於如何籌集首期資金感到困惑,尤其當稅務貸款(稅貸)提供較低利息時,會考慮是否可以利用稅貸來支付物業首期。事實上,金融監管機構與銀行均明文規定,物業的首期資金必須來自申請人的自有資金,不可以來自任何形式的借貸。即使稅貸的利息相對較低,它仍然是一種貸款。若您嘗試利用稅貸這類借貸買樓的首期資金,銀行會將此舉視為規避現行按揭成數限制的行為。銀行會透過信貸報告及資金流向審查,追查資金來源。因此,即使利息吸引,稅務貸款並非合規的首期資金來源。
Q2: 申請按揭前還清私人貸款,銀行還會查問嗎?
有些申請人認為,只要在申請按揭前還清所有私人貸款,銀行便不會發現。但是,即使私人貸款已全數償還,該筆貸款的紀錄仍然會清晰地顯示在您的信貸報告(俗稱TU)上。銀行審批按揭時,一定會查閱您的信貸報告。若發現您在近期曾有大額私人貸款,尤其是在簽訂買賣合約前不久提取的,銀行仍然會對其用途存疑。屆時,銀行可能會要求您提供額外的文件,例如銀行月結單,以證明該筆私人貸款並非用於物業首期。您亦可能需要簽署聲明,承諾該筆貸款不作首期之用。因此,申請按揭前處理好私人貸款確實重要,但銀行仍有權力及機制去查問資金來龍去脈,避免您以借錢買樓的方式應付首期。
Q3: 父母或家人「贈送」首期,是否屬借貸需申報?
家人之間互相協助本是人之常情,父母或家人「贈送」首期是常見的資金來源。若這筆款項確實是無條件的「贈與」,不附帶任何償還要求,那麼它便不屬於借貸,您只需在按揭申請表上如實申報為「由第三者送贈」即可。然而,若這筆「贈與」實際上是需要償還的,即使是家人之間口頭約定,沒有正式的借貸文件,銀行仍可能視其為隱藏債務。銀行會審查大額資金流入的紀錄,並且有機會要求提供贈與者的銀行月結單,以核實資金的來源。若被銀行發現是假贈與真借貸,這仍然會被視作以借錢買樓的首期,按揭申請有機會受阻。因此,務必誠實申報,避免日後引發不必要的審批問題。
Q4: 按揭批核後、放款前申請小額貸款或信用卡,有影響嗎?
當按揭申請獲銀行批核,您可能會認為大局已定。但是,在按揭貸款正式放款之前,任何新的債務,無論是小額貸款抑或是新申請的信用卡,都有可能對最終的放款造成影響。銀行在按揭批核後,通常會要求準業主簽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書,聲明在正式取得按揭貸款前不會再增加任何新的貸款。雖然大部分銀行在批核後不會再次查閱您的信貸報告,但部分銀行,特別是臨近放款日期時,可能會進行最終的信貸報告抽查。若銀行發現您違反承諾,新增加任何債務,即使金額不大,銀行亦可能因此撤回貸款批核,讓您陷入「撻訂」的困境。穩妥做法是保持財務狀況不變,直至按揭貸款成功放款。
Q5: 除了高成數按揭,還有其他合規方法應對首期不足嗎?
面對首期不足的問題,除了申請高成數按揭並透過按揭保險計劃,您還有其他合規且穩健的方法來應對。其中一個直接的方法是加強個人儲蓄紀律。您可重新評估個人收支,制定更嚴格的儲蓄計劃,設定明確的儲蓄目標,並定期審視進度。同時,您也可以考慮調整購置物業的預算,例如選擇樓價較低、面積較小或位於非核心區的物業,這樣可大幅降低所需的首期金額。此外,若有家人願意提供無償贈與的資金,並符合銀行對贈與資金來源的審查要求,這也是一個可行的合規途徑。關鍵在於,所有資金來源必須合法合規,且能向銀行清晰交代,避免任何形式的借錢買樓利息負擔或其他債務。做好全面財務規劃,是實現置業夢想的穩健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