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購買二手居屋終極攻略:詳解7大流程步驟、申請資格、按揭計算與揀樓心法

在香港置業是不少人的夢想,而購買二手居屋(居屋第二市場,簡稱「居二市場」)無疑是實現上車的重要途徑之一。相較於私人住宅,二手居屋的入場門檻和樓價更為親民,但其獨特的交易流程和限制,卻常令準買家感到無從入手。

本《2025最新二手居屋終極攻略》旨在為您全面拆解在居二市場購置物業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您是綠表或白表(白居二)人士,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解構購買二手居屋的詳細申請資格、由零開始的7大流程步驟、精準的按揭計算方式,以及助您覓得心水單位的獨家揀樓心法。立即細閱,讓您輕鬆掌握二手居屋的買賣精髓,邁向置業目標!

入門必讀:解構購買二手居屋資格與基礎知識

各位正在規劃置業的朋友,若您正考慮購買二手居屋,這篇文章就是為您而設的。許多朋友都覺得購買二手居屋的流程比較複雜,而且對於購買二手居屋資格也不太了解。不過,只要掌握基本概念,您便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置業選擇。今天,我們一起逐步深入了解二手居屋的世界,讓您對購買二手居屋流程更有信心。

什麼是居屋第二市場(居二市場)?

許多朋友都聽過「居二市場」這個詞,但可能不太清楚它的具體意思。簡單來說,這是香港資助房屋一個獨特的買賣平台。

計劃背景與目的:增加資助房屋流轉,滿足置業需求

香港房屋委員會在多年前推行了居屋第二市場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增加資助房屋的流轉,同時滿足更多有需要市民的置業需求。透過這個市場,現有資助房屋的業主能夠把單位出售給符合資格的買家,而且毋須補地價。這樣,單位可以更快地回到市場,為新的合資格家庭提供住屋機會,也讓原有公屋單位可以騰空給輪候人士。

運作模式:買賣雙方在特定市場內自由議價

居屋第二市場的運作模式,其實與一般私人樓宇買賣相似。買賣雙方可以在這個特定市場內自行議價。他們也可以透過地產代理協助交易。這給予了買賣雙方一定的彈性。

與公開市場的核心區別:補價責任的承擔

居屋第二市場與公開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補價責任」。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的單位,如果業主未來想在公開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單位,就必須先向政府繳付「補價」。補價是指單位首次出售時所享有的政府資助折扣。這是政府確保資助房屋資源公平性的重要機制。

關鍵概念:「未補地價」與「已補地價」居屋

了解「未補地價」與「已補地價」居屋,是您進入二手居屋市場的重要一步。這兩個概念直接關係到單位的價格、自由度以及未來轉售的限制。

未補地價居屋:定義、價格優勢及轉讓限制

「未補地價」居屋,顧名思義就是單位在買入時享受了政府的地價補貼,所以業主尚未向政府補回這筆地價差額。因此,這類單位的價格會比同區的私人樓宇便宜。不過,因為尚未補地價,這類單位設有轉讓限制。它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給符合指定資格的人士,不可以自由在公開市場買賣。同時,單位也不能出租或加按套現。

已補地價居屋:定義、與私樓看齊的自由度

當業主向香港房屋委員會繳清了當初購入單位時所享有的地價折扣金額,這個單位就變成「已補地價」居屋。完成補地價後,單位便可轉化為私人樓宇性質。它就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買家不會受到任何資格限制。已補地價的單位可以像私人樓宇一樣自由出租或加按。

為何準買家必須清晰分辨兩者對未來規劃的影響

準買家必須清楚分辨「未補地價」與「已補地價」居屋。這是因為兩者在價格、購買資格、轉售限制以及未來使用上都有很大分別。例如,如果您希望將來可以自由轉售或出租單位,那麼已補地價的居屋會是更合適的選擇。不過,這通常代表單位價格會較高。相反,未補地價的居屋雖然價格較低,但其靈活性也較少。因此,清晰了解兩者差異,才能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作出最佳決定。

誰符合購買二手居屋資格?兩大類別申請人詳解

購買二手居屋,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政府設定了嚴格的購買二手居屋資格,確保資助房屋能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家庭。

綠表資格人士:定義(公屋住戶等)與申請途徑

綠表資格人士通常指現居於公共租住房屋的租戶。它也包括公屋輪候冊上的合資格申請者,以及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這類申請人可以毋須補地價,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單位。他們可以直接向香港房屋委員會提交《購買資格證明書》申請書。

白表資格人士(白居二):定義、入息與資產限制(參考最新年度標準)

白表資格人士是指不屬於綠表資格的人士,但符合香港房屋委員會設定的入息及資產限制的香港永久居民。這些限制通常會每年更新,所以準買家必須參考最新年度的標準。目前,他們需要透過「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簡稱「白居二」)申請。他們必須先參與居屋攪珠中籤,之後再進行入息及資產審查。

白居二的演變:從臨時計劃到恆常化的政策意義

「白居二」計劃的推出,標誌著資助房屋政策的一個重要演變。香港房屋委員會在2013年及2015年首次推出臨時計劃,將居屋第二市場的適用範圍擴展至白表買家。這是為了回應當時社會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訴求。這項計劃在2017年11月獲得恆常化,並從2018年起正式實施。這項政策意義重大,代表政府將資助房屋的機會,從主要照顧公共房屋住戶,進一步擴展至更廣泛的合資格市民。同時,它也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

【2025年更新】必須注意的二手居屋轉讓限制年期

購買二手居屋,您必須了解單位出售的轉讓限制年期。這些限制根據單位首次買入的年份而有所不同。它們也直接影響單位何時可以轉售,以及是否需要補地價。

2017年或之前買入的單位限制

如果單位是在2017年或之前買入的,那麼: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三年後,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單位,毋須補地價。
* 業主可以隨時向政府繳付補價,然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單位。

2018年買入的單位限制

如果單位是在2018年買入的,那麼: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三年後,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單位,毋須補地價。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五年後,才可以向政府繳付補價,然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單位。

2019年至2021年買入的單位限制(含「不高於購入價」條款)

對於在2019年至2021年買入的單位,規定有所收緊: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兩年內,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以不高於購入價出售單位。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第三年起,才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自行議價出售單位。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十年後,才可以向政府繳付補價,然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單位。

2022年及之後買入的單位限制(禁售期延長)

最新政策規定,如果單位是在2022年及之後買入的,轉讓限制進一步延長: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五年內,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以不高於購入價出售單位。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第六年起,才可以在居屋第二市場自行議價出售單位。
* 業主在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十五年後,才可以向政府繳付補價,然後在公開市場出售單位。

解讀不同年份限制對您購買二手居屋決策的影響

這些不同年份的轉讓限制,對您購買二手居屋的決策影響很大。例如,如果您購買的是2022年或之後買入的單位,您要承擔更長的禁售期以及更長的補地價限制。這代表您的投資彈性會降低。相反,購買舊一點的居屋單位,可能會有更高的轉售自由度,不過這也取決於市場上是否有這類放盤。因此,在考慮購買哪一個居屋單位時,除了樓價和地點,您也必須仔細研究其首次轉讓契據日期。

【實戰圖解】購買二手居屋流程七大關鍵步驟全攻略

想要在香港成功購買二手居屋,箇中流程其實並非想像中簡單,它比一般私人住宅買賣多出一些獨特步驟。如果您正計劃展開這段置業旅程,理解整個購買二手居屋流程,特別是其涉及的購買二手居屋資格,將會讓您事半功倍。接下來,我會與大家詳細拆解這七個關鍵步驟,幫助您清晰掌握每個環節,讓置業之路走得更踏實。

步驟一:資格申請 – 取得入場券「准買證」與「准賣證」

購買二手居屋,第一步便是取得入場資格。這就像一場獨特的遊戲,買賣雙方都需要先拿到「入場券」。買家需要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俗稱「准買證」;賣方則需申請「可供出售證明書」,俗稱「准賣證」。

買方(綠表/白居二):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的流程、費用及有效期(12個月)

作為買方,無論您是綠表人士或是白居二中籤者,您都要向房屋委員會提交「購買資格證明書」的申請。整個流程需要填寫特定表格,並且要繳交一筆申請費用。一旦獲批,這份「准買證」會有十二個月的有效期。因此,您要在有效期內找到心儀單位,並且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如果您在這段時間內未能完成交易,這份證明書便會失效,屆時您便需要重新申請。

賣方:申請「可供出售證明書」(准賣證)所需文件、費用及審批時間

至於賣方,您需要向房屋委員會申請「可供出售證明書」。您要準備一系列必要文件,例如單位樓契副本、最近期的水費單及電費單等等。同時,您亦要繳付一份申請費用。房屋委員會收到文件後,會審批您的申請,審批時間通常需要數個工作天。這份「准賣證」同樣有十二個月的有效期。因此,賣方也要注意時間管理。

亮點:提供文件清單核對表,避免因資料不齊而延誤

我們知道準備文件是一件繁瑣的事情。為了方便您,我們會提供一份詳盡的文件清單核對表。這份清單可以幫助您逐一確認所有所需文件,確保資料齊全。這樣做可以避免因為文件不齊全,而導致申請延誤,進而影響整個購買二手居屋流程。

步驟二:市場尋覓 – 網上搵樓與放盤策略

當您手握「准買證」,或者賣方手握「准賣證」之後,下一步就是進入市場。買方要尋找合適的居屋單位,賣方則要將單位放盤。這個階段有許多策略可以運用,可以讓您更高效地達成目標。

如何高效利用網上平台搜尋心儀居屋盤源

現今社會,網上平台是尋找居屋盤源的最佳途徑。您可以利用各大物業網站,例如地產資訊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輸入您的預算、地區、單位面積等條件,快速篩選出符合您要求的居屋單位。您也可以訂閱這些平台的電郵提示服務。新的盤源一經推出,您就會即時收到通知,這樣您可以更快地鎖定目標,並且掌握先機。

委託地產代理的角色與注意事項(佣金、服務範圍)

如果您覺得自行尋找盤源很耗時間,或者對居屋市場不夠熟悉,您可以考慮委託專業的地產代理。地產代理對市場資訊有深入了解,他們可以幫您搜尋合適的單位,安排睇樓,並且協助議價。地產代理會向買賣雙方收取佣金。佣金通常是樓價的百分之一,不過,這個比例可以商議。您在委託前,應該先了解代理的服務範圍,確保他們提供的服務符合您的期望。

市場觀察:為何市區優質盤源需要「快、狠、準」

香港市區的優質二手居屋盤源,通常供應量很少。這些單位因為地段好,配套齊全,所以十分搶手。一旦出現,很快便會被其他買家搶購。因此,當您遇到這些優質盤源時,您需要做到「快、狠、準」。意思是您要快速決定,果斷還價,並且精準出擊。這樣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買到心儀的單位。

步驟三:簽訂臨時買賣合約(臨約)

當買賣雙方議價成功,並且達成共識後,下一步就是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俗稱「臨約」。這是買賣雙方就交易細節所簽訂的第一份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議價成功後的法律步驟

議價成功後,買賣雙方會確認最終的成交價格。接著,買方會向賣方支付「臨時訂金」,俗稱「細訂」。這筆「細訂」通常是樓價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這份臨約會列明交易的關鍵條款,例如成交價格、支付細訂的金額、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的日期,以及成交日期等等。您在簽署前,應該仔細閱讀所有條款。

繳付「臨時訂金」(細訂)的比例與注意事項

「臨時訂金」是買方對交易承諾的初步證明。這筆款項通常會直接支付給賣方,或者由地產代理代為保管。這筆細訂一旦繳付,代表雙方都同意繼續推進交易。如果您之後因為自身原因放棄交易,這筆細訂通常會被賣方沒收。所以,您在支付前,應該確保自己已經考慮清楚。

律師提前介入的重要性:為何二手居屋交易與私樓不同

在二手居屋交易中,律師提前介入是非常重要的。這與私人樓宇買賣有所不同。由於二手居屋買賣涉及房屋條例的限制,例如「准買證」、「准賣證」以及「提名信」等獨特文件,並且可能牽涉補地價等複雜環節,所以律師需要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之前,便審查所有相關文件。他們會確保交易合法合規,並且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律師會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並且避免日後出現任何糾紛。

步驟四:申請關鍵文件 – 買方申請按揭與賣方處理補地價

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買賣雙方便要馬不停蹄地處理一些關鍵文件。這包括買方申請按揭貸款,以及賣方處理補地價事宜。這兩個步驟對整個交易的順利完成非常重要。

買方:憑臨約向銀行申請居屋按揭

買方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就可以立即向銀行申請居屋按揭。銀行會要求您提供臨時買賣合約的副本,以及其他相關的入息及資產證明文件。銀行會根據您的財政狀況和單位的估價,評估您的按揭申請。由於居屋有政府擔保,按揭成數通常較高,審批亦相對寬鬆。您應該多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計劃,選擇最適合您的條款。

賣方(如適用):申請「評估補價通知書」的流程與時效性(2個月有效期)

如果您的二手居屋單位是屬於「未補地價」的類型,賣方就需要在此階段處理補地價事宜。賣方必須向房屋委員會申請「評估補價通知書」。這個申請需要遞交相關文件,例如樓契副本,並且繳付申請費用。房屋委員會會派員評估單位市值,然後發出「評估補價通知書」。這份通知書上的估價只有兩個月有效期。因此,賣方必須在有效期內完成補價手續,否則便需要重新申請估價。整個補價流程可以委託律師代為處理。

步驟五:居屋獨有程序 – 向房委會申請「提名信」

這個步驟是二手居屋買賣中一個非常獨特的環節。這與私人樓宇交易完全不同,它確保了交易的合法性,亦是整個流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提名信」的重要性:確保買方資格獲官方認可

「提名信」是由房屋委員會發出的一份正式文件。它確認賣方提名某位買方作為該居屋單位的「接手人」,亦證明買方符合資格購買該單位。這份信件是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前必須取得的文件。沒有「提名信」,您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交易。它確保了整個交易過程,符合政府對資助房屋轉讓的規定。

申請所需文件、費用及處理時間

買方的代表律師會協助您向房屋委員會申請「提名信」。您需要準備賣方的「可供出售證明書」正本、買方的「購買資格證明書」正本、臨時買賣合約副本,以及一份由律師樓發出的申請費支票或銀行本票。房屋委員會處理申請通常需要數個工作天。您提交的文件必須齊全,否則會影響審批時間。

為何「提名信」是成功購買二手居屋不可或缺的一環

「提名信」的特殊性在於它再次確認了買方購買二手居屋資格的合法性。這份文件是房屋委員會對買賣雙方資格及交易合法性的最後把關。它保證了資助房屋單位能夠按政府規定,轉讓給合資格的人士。因此,它成為成功購買二手居屋不可或缺的一環。

步驟六: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正約)

當買方成功取得「提名信」後,整個二手居屋購買流程便會進入下一個重要階段。這就是簽訂正式買賣合約,俗稱「正約」。

收到「提名信」後的下一步

當買方收到房屋委員會發出的「提名信」後,買賣雙方的律師便會安排簽訂正式買賣合約。這份「正約」會更詳細地列出交易的所有條款,包括單位業權的細節、繳付餘下款項的時間表,以及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等等。您簽署前,應該仔細審閱所有條款。

繳付「加付訂金」(大訂)及確認交易細節

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買方需要繳付「加付訂金」,俗稱「大訂」。這筆「大訂」加上之前支付的「細訂」,通常會佔樓價總額的百分之十。這筆大額訂金再次確認買方購入單位的誠意及能力。買賣雙方亦會在此階段,最後確認所有交易細節。

臨約與正約之間建議的時間間隔

房屋委員會建議,為確保有足夠時間處理「提名信」以及其他相關文件,臨時買賣合約與正式買賣合約之間,應該預留大約十二至十四天的時間間隔。這樣可以讓雙方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所有必要的程序,避免交易出現延誤。

步驟七:交易完成 – 簽署轉讓契據及正式收樓

恭喜您!經過漫長的等待與努力,您終於來到購買二手居屋流程的最後一個里程碑。這就是「成交大日子」,即簽署轉讓契據及正式收樓。

成交日的流程:驗樓、繳清尾數、領取鎖匙

在成交當天,您通常會先進行最後一次驗樓。您可以再次檢查單位狀況,確保一切符合預期。之後,買賣雙方及其律師會齊聚簽署「轉讓契據」。按揭銀行會將貸款金額發放予買方律師,由律師代為向賣方繳清樓價的尾數。完成所有法律程序後,您便會從賣方手中領取單位鎖匙,正式成為新業主。

律師的角色:草擬樓契、送交土地註冊處登記

在成交過程中,律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會負責草擬樓契條款,確保其符合法律規定。同時,他們也會處理所有按揭相關的法律文件。最後,律師會將新的樓契送交土地註冊處登記。這樣可以確保您的業權得到官方認可,並且具備法律效力。

順利完成購買二手居屋的最後里程

簽署轉讓契據,並且成功收樓,標誌著您購買二手居屋的旅程正式畫上句號。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您成功地走過複雜的購買二手居屋流程,現在可以開始規劃新家的生活。同時,您可以從這次經驗中,學習到更多關於資助房屋市場的專業知識。恭喜您踏上置業新階段!

【獨家財務規劃】購買二手居屋的成本與按揭全解析

購置二手居屋,財務規劃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解所有潛在開支,以及按揭安排,能夠幫助準買家更精明地部署資金,令整個購買二手居屋的過程更順暢。以下為您詳細拆解各項費用,並且深入探討按揭的關鍵細節。

購買二手居屋總費用清單:從首期到雜費一覽無遺

購置物業並非只有樓價這一個數字,當中牽涉多種費用,從首期到其他雜費,都需要清晰計算,才能確保有足夠資金應付。

主要開支:樓價、訂金(細訂+大訂)

購置二手居屋,最主要的當然是樓價本身。當買賣雙方達成共識,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買方需要支付「臨時訂金」,俗稱細訂,金額通常約佔樓價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隨後,當交易進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的階段時,買方會再支付「加付訂金」,俗稱大訂,使細訂與大訂的總額一般達到樓價的百分之十。

政府稅項與必要費用:印花稅、各類申請費(准買證、提名信等)

購買物業涉及政府稅項,最常見的是印花稅。印花稅的金額會根據樓價而定,並按現行稅率計算。此外,購買二手居屋有其獨特的行政費用,例如申請「購買資格證明書」(准買證)以及在交易過程中必須向房屋委員會申請的「提名信」費用。這些是居屋交易特有的必要開支,與一般私人住宅買賣有所不同,因此準買家在計算購買二手居屋流程中的總成本時,必須將這些費用納入考量。

專業服務費:律師費、地產代理佣金

專業人士提供的服務是買賣物業的重要一環。您需要聘請律師處理法律文件及業權轉讓手續,律師費會根據律師行的收費標準和交易的複雜程度而定。如果透過地產代理尋找心儀單位並促成交易,您亦需要向地產代理支付佣金,一般為樓價的百分之一。

其他潛在開支:裝修、維修基金等

除了以上固定開支,準買家還需要預留資金應付其他潛在開支。例如,購買二手居屋後,單位可能需要進行裝修或翻新,以符合個人居住需求。另外,大部分屋苑都會有累積的維修基金,這是所有業主共同分擔大廈維修及保養開支的儲備。雖然這筆款項不直接在交易時支付,但買家成為新業主後,便需承擔其應有的供款責任,這也算是未來物業持有成本的一部分。

核心成本:居屋補地價計算方式權威詳解

居屋的「補地價」是其獨特且影響深遠的一項成本,尤其對於計劃將來在公開市場轉售或出租的業主而言,深入理解其計算方式至關重要。

補地價官方公式:補價金額 = 單位現時市值 x (買入單位時的折扣率)

當您決定將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在公開市場轉售,或者進行其他需要補地價的行為時,您需要向房屋委員會繳付補地價。補價金額的計算公式非常清晰:補價金額等於單位申請補價時的「現時市值」,乘以單位在首次買入時所享有的「折扣率」。舉例而言,如果單位首次買入時獲得了樓價百分之四十的折扣,那麼當單位現時市值為三百萬元時,其補價金額大約是三百萬元的百分之四十,即一百二十萬元。

如何從「首次轉讓契據」中找到關鍵數據

計算補地價所需的「買入單位時的折扣率」,這項關鍵數據必須從居屋單位的「首次轉讓契據」中查找。這份法律文件詳細記錄了單位初次出售時的樓價、折扣額,以及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的折扣率。這是確保補價計算準確無誤的權威依據。

亮點:提供互動計算器概念,讓用戶估算潛在補價金額

為了幫助準買家或現有業主更便捷地估算潛在的補地價金額,我們設想一個互動計算器。您只需輸入單位大概的現時市值,以及從「首次轉讓契據」上查閱到的買入單位時折扣率,計算器便能即時為您估算出一個近似的補價金額。這項工具讓您在購買二手居屋前,便能對未來可能面對的補價成本有更清晰的預算,同時有助於您規劃長遠的財務目標。

承造按揭的注意事項與最高成數

無論是購買二手居屋資格屬綠表或白表,按揭都是置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了解居屋按揭的獨特之處,有助於您在購買二手居屋流程中作出最佳決策。

綠表與白表買家按揭成數的分別

居屋買家根據其資格類別,可以申請的按揭成數有所不同。綠表買家由於享有政府較高的擔保,通常可以申請最高達九成半的按揭貸款。這意味著他們所需支付的首期金額較少,大大降低了置業門檻。而白表買家則通常可申請最高達九成的按揭貸款。這些高成數按揭,均受政府擔保的支持,使銀行對於居屋的貸款審批相對寬鬆。

政府擔保期對按揭年期及估價的影響

政府為居屋按揭提供擔保,這項擔保期對於按揭年期和銀行估價有重要影響。一般而言,政府的擔保期讓銀行可以提供較長的按揭還款年期,最高可達二十五年。此外,在擔保期內,即使物業估價稍有波動,銀行通常也會有較高的估價彈性,減少「估價不足」的風險。然而,一旦物業樓齡較高,超出政府擔保期,按揭成數及年期便會收緊,與私人樓宇的按揭審批標準看齊。

選擇銀行及申請按揭時需要特別留意的環節

在申請按揭時,準買家應多作比較,了解不同銀行所提供的按揭計劃及優惠。雖然居屋按揭有政府擔保,但各銀行的審批條款和利率仍可能有所差異。例如,部分銀行可能對高樓齡的居屋單位有更嚴謹的評估。建議買家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前,可以先向心儀的銀行進行初步諮詢,了解自己的按揭能力,並且確定單位是否符合銀行的按揭要求,這樣能夠確保購買二手居屋流程中的財務環節順利進行。

購買二手居屋常見問題 (FAQ)

購買二手居屋後,我可以馬上將單位出租嗎?

解釋未補地價單位的出租限制

許多人購買二手居屋後,或許會思考單位能否出租。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了解單位的「未補地價」狀態。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受到嚴格的轉讓限制,因為政府當初興建這些單位是為了提供資助房屋,幫助市民自置居所。因此,未補地價的居屋單位必須由業主自行居住,不可以出租,這個規定寫明在大廈公契內,業主必須遵守。違反規定會面臨法律後果,甚至可能被要求收回單位。

補地價後才能自由出租的規定

如果業主希望將二手居屋單位出租,方法是向房屋委員會繳付地價,即「補地價」。完成補地價程序後,居屋單位就等同於私人樓宇,不再受到轉讓限制。此時,業主可以隨意將單位出租,收取租金,享受物業的完整權益。同時,單位也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自由買賣,買家將不受房屋政策限制。

二手居屋的樓齡較高,維修責任誰屬?

大廈公契與業主立案法團的角色

購買二手居屋,通常意味著單位樓齡會比較高。樓齡高的物業,維修保養問題自然是買家關心的重點。物業的維修責任,主要由「大廈公契」釐清。大廈公契是一份法律文件,規範了大廈內所有業主的權利與義務,包括各部分(例如公用地方、外牆等)的維修責任。通常,大廈的日常管理與維修事宜,由「業主立案法團」負責統籌及執行。法團會按照大廈公契的規定,管理及維修公共地方。

大維修與維修基金的重要性

樓齡較高的二手居屋,隨著時間過去,有機會需要進行大型維修,例如外牆翻新、升降機更換等工程。這些工程費用通常不菲。為應付這些開支,業主立案法團會設立「維修基金」。每一位業主都需要按比例繳付管理費,其中一部分會撥入維修基金。當大廈需要進行大型維修時,維修基金就成為了重要的財政來源。業主立案法團會決定何時進行大維修,並動用基金支付費用。

購買二手居屋的按揭申請與私樓有何不同?

政府擔保期對按揭審批的正面影響

購買二手居屋的按揭申請與私人住宅有明顯不同。最大的優勢在於政府為居屋提供了「擔保期」。房屋委員會為居屋提供按揭擔保,大大降低了銀行的放貸風險。正因如此,購買二手居屋的買家可以獲得更高的按揭成數,通常可達九成甚至九成半。此外,還款期也可能較長,有些銀行甚至會提供長達二十五年或以上的按揭年期。

為何部分銀行對高樓齡居屋的按揭審批較寬鬆

儘管二手居屋樓齡較高,但由於政府的擔保,銀行對高樓齡居屋的按揭審批通常比較寬鬆。私人樓宇即使樓齡稍高,銀行可能會因為估價風險而收緊按揭條件,或者縮短還款年期。然而,購買二手居屋時,政府擔保的作用讓銀行更願意批出按揭。因此,即使是樓齡較高的二手居屋,買家仍有機會取得理想的按揭條件,有利於完成整個購買二手居屋流程。

「准買證」到期會如何影響購買二手居屋流程?

逾期作廢的後果

在購買二手居屋的過程中,「准買證」是買家資格的重要證明文件。這張證書有特定的有效期,一般是十二個月。如果買家未能在准買證有效期內,與賣方簽訂臨時買賣合約,這張准買證便會自動失效。證書一旦失效,買家就等於失去了購買二手居屋的資格。這樣會導致整個購買二手居屋流程被迫終止,買家不能繼續進行交易。

重新申請的程序與考量

「准買證」逾期失效後,買家若仍想購買二手居屋,必須重新向房屋委員會提交申請。重新申請「准買證」涉及再次繳交申請費用,並且需要重新審批。這不僅會增加額外開支,還會耗費時間。因此,買家必須留意准買證的有效日期。同時,若購買二手居屋資格有變動,再次申請也需要符合最新的入息及資產限制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