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收入都得?2025大學生申請居屋終極攻略:6大關鍵拆解資格、揀樓及按揭迷思

許多大學生夢寐以求在香港擁有一方天地,但面對高樓價及「零收入」的現實,置業彷彿遙不可及。然而,房委會的居屋計劃,其實為年輕學子開闢了一條上車新路。別以為學生身份、甚至沒有固定收入就與居屋無緣!

2025年,居屋申請將再次成為城中熱話,對於仍在學或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更是把握置業良機的關鍵時刻。本攻略將徹底拆解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六大核心環節,從資格限制、申請流程、綠白表選擇,到按揭迷思與畢業後規劃,一步步為你揭示零收入學生如何合法、有效地踏上業主之路。立即跟隨我們的指引,擊破申請居屋的種種迷思,為你的未來築起安樂窩!

大學生申請居屋資格大檢閱:零收入、學生身份無礙上車路?

很多大學生希望能在畢業前為自己規劃未來,甚至考慮置業。近年來,大家都在討論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可能性。事實上,學生身份及零收入狀況,並不會直接阻礙大學生抽居屋。我們將會詳細分析居屋申請資格,釐清大家的疑問。

破解迷思: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基本門檻

要申請居屋,有些基本要求是必須符合的。這些規定十分明確,大家可以很快理解。

年齡與身份要求: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申請居屋最基本的門檻,就是申請人必須年滿十八歲,而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大多數大學生都已符合這個年齡要求。同時,他們亦通常是香港永久居民。這些都是申請的首要條件。

釐清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入息與資產限制:重點在於「上限」而非「下限」

不少大學生會擔心自己沒有固定收入,或個人資產很少,會影響學生申請居屋的資格。然而,房屋委員會設定的入息與資產限額,其實是設有「上限」的。換句話說,只要你的家庭總收入或資產不超過這個上限,你便有機會符合申請資格。入息及資產方面,政策並沒有設下「下限」。所以,即使是零收入的大學生,仍然可以嘗試大學生申請居屋。

【零收入者專屬對策】解構房委會的隱藏支援,大學生申請居屋的底氣來源

雖然個人沒有收入,但大學生申請居屋仍然有其可行策略。這當中,房屋委員會的政策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為何零收入、零資產的學生申請居屋仍符合資格?房委會政策的官方解讀

房屋委員會的居屋政策宗旨,是幫助有實際住屋需要的香港居民置業。政策的重點在於評估整個家庭的住屋需要及整體負擔能力,並非只看個別申請人的個人收入。因此,即使申請人本身沒有收入或資產,只要其家庭成員符合相關要求,便可透過家庭成員的收入或資產支持,令學生申請居屋。這也讓不少大學生抽居屋成為可能。

家庭入息申報的應用:如何合法地利用家庭成員入息滿足供款要求

零收入的大學生申請居屋時,可以與符合資格的家庭成員一同申請。在申報入息時,你們需要申報整個家庭的總入息。例如,如果你與父母一同申請,便會申報父母的收入。這份家庭入息證明會顯示整個家庭有能力負擔未來的居屋供款。房委會將會審視這份申報,評估家庭整體是否符合居屋的入息上限。這樣,大學生便能夠合法地利用家庭成員的入息,滿足居屋的供款要求,為大學生 申请 居屋鋪路。

學生申請居屋:最新居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一覽(以2025年數據作參考)

以下是2025年居屋白表申請人的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這些數據為大學生申請居屋提供了明確的參考標準。

白表單身人士限額(入息:$31,000 / 資產:$735,000)

如果你選擇以白表單身人士身份申請居屋,你的每月入息不能超過港幣31,000元。同時,你的總資產淨值亦不能超過港幣735,000元。這些數字是上限。

白表二人或以上家庭限額(入息:$62,000 / 資產:$1,470,000)

如果你與其他家庭成員一同以白表家庭名義申請居屋,整個家庭的每月總入息上限為港幣62,000元。而家庭的總資產淨值上限則為港幣1,470,000元。這些限額適用於兩位或以上成員的家庭申請。

綠表定白表?大學生申請居屋的策略性抉擇與家庭戶籍影響

大學生申請居屋,往往面對一個關鍵選擇,那就是應該用綠表還是白表身份遞交申請。這不只關係到中籤機會,還可能影響到家庭的公屋戶籍。學生申請居屋前,確實要仔細思考兩種身份的利弊。大學生抽居屋的策略,會直接影響到日後居所安排。

綠表申請的雙面刃:95%高成數按揭 vs 家庭公屋單位風險

選擇綠表身份申請居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綠表也附帶一些家庭需要留意的重要風險。

綠表的絕對優勢:房委會擔保下的極低首期門檻與申請資格

綠表申請者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房屋委員會作為按揭擔保人。由於房屋委員會的擔保,銀行批核按揭時通常會較為寬鬆。這讓綠表申請人可以獲得高達九成半的按揭貸款。例如,一個五百萬港元的居屋單位,綠表買家只須支付大約二十五萬港元的首期。這大大降低了置業的門檻。綠表申請資格,主要針對公共租住房屋住戶,他們因為騰出公屋單位,故此政府當局會提供較多配額及更高按揭成數,這是房屋政策目的之一。

【核心風險】中籤後「除名」的後果:父母公屋單位會否被收回或面臨「大屋搬細屋」?

綠表申請雖有優勢,但其核心風險在於對家庭公屋戶籍的影響。若大學生抽居屋以綠表身份中籤,並成功購入單位,您與公屋單位內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其公屋戶籍便須從房屋署除名。此舉可能導致原本的公屋單位被房屋署收回。即使單位不被收回,由於家庭人數減少,房屋署亦可能會安排您的父母,搬遷至面積較小的公屋單位,俗稱「大屋搬細屋」。因此,在大學生申請居屋時,家庭必須共同討論這個潛在後果。

白表申請:大學生獨立置業、保留家庭公屋的最佳路徑

對於希望獨立置業,同時保留父母公屋單位的大學生而言,白表申請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這條路徑讓您享有置業機會,同時減少對家庭公屋福利的影響。

白表申請的操作:中籤後如何處理公屋戶籍

大學生申請居屋若選擇白表身份,並有幸中籤,您個人便需從現居的公屋戶籍中除名。此操作目的是確保您不會同時享有公屋福利與資助出售房屋的雙重優惠。不過,此舉一般不會影響父母繼續居住在原本的公屋單位,也不會導致公屋單位被收回。但這仍有機會導致「大屋搬細屋」的情況。因為家庭成員減少,房屋署可能評估現有單位面積過大。

最新綠白表配額比例調整:白表申請人中籤機會有否提升?

過去新居屋銷售時,白表申請人的配額通常較少,造成中籤機會相對較低。不過,房屋委員會近年調整了綠白表申請者的配額比例。最新居屋計劃的綠白表配額,已調整為各佔一半,即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這個變動對大學生抽居屋尤其重要。這代表白表申請人的中籤機會,確實有所提升。

單身人士配額分析:增加大學生申請居屋成功率的關鍵數據

單身人士申請居屋的成功率,向來受到社會關注。對於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學生申請居屋者而言,了解單身人士配額的機制,確實是提升中籤機會的關鍵。

固定單身人士配額的意義

最新居屋計劃會為單身人士設定固定的單位配額。例如,新一期居屋已預留四百個單位專供單身人士申請。綠表與白表申請人,各佔這四百個單位的一半。這項固定配額的設置,目的在於為單身人士提供基本的上車機會。這也意味著,即使家庭申請者反應熱烈,單身人士仍有固定數量的單位可以爭取。

剩餘單位撥歸單身申請人的機制

除了固定配額,單身申請人還有機會獲得其他單位的撥歸。當所有家庭申請者完成揀樓程序後,若仍有單位剩餘,房屋委員會便會將剩餘單位以一定比例撥歸單身申請人選購。例如,如果揀樓後剩餘的單位數量多於一百個,這些單位會以綠表與白表各佔一半的比例,全數分配給單身申請者。這個機制增加了單身大學生申請居屋的中籤機會,特別是在供應量較多的年度。這讓原本機會較低的單身人士,也能多一份希望。

【獨家分步指南】大學生申請居屋全流程拆解:由填表到揀樓一篇睇通

來到大學生涯,許多同學可能開始思考未來的住屋問題。究竟大學生申請居屋是否遙不可及?其實不然,只要掌握正確的資訊與步驟,學生申請居屋也能實現安居夢。今日,我們將一同拆解大學生抽居屋的整個流程,從提交申請到最終揀樓,助您清晰了解每個環節,更有信心邁向置業之路。

居屋申請時間線:2025/2025年時間參考

居屋申請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規劃。了解每年的大致時間線,有助您提早準備所需文件與資金,把握申請機會。雖然實際日期每年可能有所調整,但通常會遵循一個固定模式。以下為二零二四及二零二五年居屋申請的參考時間:

申請期(例如:每年第三、四季)

每年居屋通常於第三季或第四季開放申請,例如從十月初至十月底。這個期間,房屋委員會會發布最新的居屋銷售計劃詳情,包括可供出售的單位數目、售價、申請資格、入息與資產限額等等。申請者需要留意房委會的官方公布,確保在指定時間內提交申請表格。

攪珠日:決定你揀樓次序的關鍵日期

申請期結束後,房委會會進行攪珠。這個攪珠日十分關鍵,它會隨機抽出申請者的號碼,然後決定大家揀樓的先後次序。攪珠結果通常於申請期結束後約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公布。攪珠結果將直接影響您是否有機會,以及何時可以揀選心儀的單位。

揀樓期(例如:翌年第二季)

攪珠結果公布後,房委會會按照抽籤結果及優先次序,分批發信邀請合資格的申請者前往選購單位。揀樓期通常會在攪珠日後的數個月展開,例如在翌年第二季。這段時間,您需要密切留意房委會的通知,並準備好相關文件,以便在指定日期和時間揀選單位。

步驟一:提交申請表格與費用

完成了時間線的了解,接著就是實戰環節。第一步是正確提交您的居屋申請表格並繳交費用。這一步驟看似簡單,當中卻有幾點值得注意,以免因小失大。

網上申請 vs 親身遞交:優劣比較及注意事項

現時申請居屋,您有兩種主要方式:網上申請或親身遞交。網上申請的優點在於便捷,您可以隨時隨地提交申請,過程相對省時。不過,您必須確保所有上載的文件清晰可見,並且資料輸入正確。親身遞交則讓您有機會直接向房委會職員查詢,而且遞交文件後會獲得收據,感覺上較為穩妥。不過,親身遞交需要花費時間前往指定地點,亦可能需要排隊。無論選擇哪種方式,申請者務必仔細核對所有填報資料,避免任何錯誤。

申請費用詳情(居屋、白居二、同時申請)

提交申請時,申請者需要繳付一筆不可退還的申請費用。這筆費用會因應您申請的計劃而有所不同。例如,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年度的居屋申請費用為港幣二百七十元。如果同時申請「白居二」計劃,則額外需繳交港幣二百一十元。若同時申請兩個計劃,總費用便是港幣四百六十元。繳費方式方面,網上申請通常接受信用卡繳付,親身遞交則需要準備劃線支票。請確保支票抬頭註明「香港房屋委員會」,並在背面寫上申請者的香港身份證號碼及聯絡電話。

步驟二:攪珠與揀樓次序解密

提交申請表格與費用後,下一步就是等待攪珠結果,這關係到您最終能否成功置業。了解攪珠結果的意義,以及揀樓次序的詳細規則,對於大學生申請居屋尤其重要。

攪珠結果的意義:你的號碼排在哪個位置?

攪珠結果出爐後,您會獲得一個申請號碼。這個號碼不是代表您成功中籤,而是指出您在所有申請者中的「排位」。簡單來說,攪珠是一個隨機排序的過程,您的號碼越小,通常意味著您在揀樓名單上的位置越靠前,揀樓的機會相對較大。不過,即使號碼靠前,仍需視乎實際的單位供應量以及其他優先組別的選樓情況。

詳細揀樓優先次序:為何「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計劃申請者優先?

房屋委員會設定了明確的揀樓優先次序,以照顧不同社會群體的住屋需求。一般而言,綠表申請者會比白表申請者擁有較高優先權。而在綠表與白表當中,又會細分不同的組別。例如,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的家庭申請者,以及新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申請者,會獲得優先揀樓的機會。這些政策旨在鼓勵跨代共融,並支援有年長成員或新生嬰兒的家庭,使他們能夠優先揀選適合的單位。因此,即使您的攪珠號碼較前,若前方有更多屬於優先組別的申請者,您的實際揀樓機會可能會稍為推遲。

大學生以「非核心家庭」或「一人申請」的揀樓排位

對於大學生而言,許多同學可能選擇以「非核心家庭」成員或「一人申請」的方式提交居屋申請。若您以「非核心家庭」名義申請,例如與兄弟姊妹一同申請,你們的揀樓次序通常會排在核心家庭(例如夫婦、父母與子女)之後。若您選擇「一人申請」,您的揀樓排位通常會是所有申請組別中最低的,即使攪珠號碼較前,揀樓機會亦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房委會的政策傾向於優先照顧家庭申請者的住屋需求。不過,過去幾年政府亦有為單身申請者預留固定配額,這為單身大學生申請居屋提供了寶貴機會。

【畢業後5年黃金期】大學生申請居屋與事業規劃雙贏藍圖

提早部署:為何在學或剛畢業是申請居屋的黃金時機?

大學生申請居屋,往往被視為遙遠的事情。其實,趁著在學或剛畢業這段時間提早部署,是成功置業的黃金機會。香港樓市競爭激烈,但資助房屋計劃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較易上車的途徑。早一步了解申請居屋的機制,就能夠為未來累積優勢。

善用家庭資源,把握低門檻上車機會

對於學生申請居屋,善用家庭資源是一項重要策略。房委會的居屋申請,並非單看申請人個人收入。如果家庭成員符合資格,同時將他們的入息及資產一併計算,就有機會符合入息資產限額。這代表即使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透過申報家庭入息,也能夠符合供款要求。這樣,大學生就能把握較低的門檻,提早規劃上車。

將置業納入畢業後首5年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大學生抽居屋不只是一個機會,更應將置業納入畢業後首五年的財務規劃之中。這五年間,通常是事業起步階段,收入會逐步增加。同時,年輕人通常負擔較少,能夠更積極地儲蓄。將置業目標明確化,就能夠更有動力地管理個人財務,例如儲蓄首期、控制開支。這一步能夠為人生築起第一個資產基礎,是財務自由的重要一步。

「白居二」計劃:大學生申請居屋的Plan B策略

除了申請新居屋,大學生申請居屋還有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機會,就是「白居二」計劃。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Plan B」,為有意置業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選擇。了解這個計劃,可以令你的置業路走得更廣。

「白居二」與新居屋的區別及優勢

「白居二」與新居屋有明顯不同。「白居二」是購買二手居屋單位,新居屋則購買全新落成的單位。購買「白居二」單位的優勢是選擇較多,單位位置分佈全港各區,更有機會即買即住。這與新居屋的抽籤制,以及等待單位落成時間較長相比,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白居二」單位同樣免補地價,可以減少一大筆額外開支,對大學生而言,這可降低上車門檻。

如何同時申請兩個計劃以最大化中籤機會

想最大化大學生抽居屋的中籤機會,可以考慮同時申請新居屋和「白居二」計劃。房委會容許申請人同時提交這兩個申請。這樣做,就如同為自己購買了兩張彩票,大大增加了成功中籤的機會。即使新居屋未能成功,仍有機會透過「白居二」覓得合適居所。

建立良好信貸紀錄:為未來居屋按揭鋪路

無論是大學生申請居屋,還是日後申請其他按揭,建立良好的信貸紀錄都是關鍵。良好的信貸評級,能夠幫助你更容易地獲得銀行貸款,同時亦有機會享受到較低的按揭利率。這個基礎工作,應從畢業前後開始打好。

學生信用卡與私人貸款對信貸評級(TU)的影響

學生期間,很多人都會申請學生信用卡或私人貸款。這些金融產品的運用,會直接影響你的信貸評級,即俗稱的TU報告。按時還款,避免逾期,是建立良好信貸紀錄的基本。如果未能妥善管理,例如經常遲還款,或者過度借貸,你的信貸評級就會受損。這會影響你日後申請居屋按揭的審批結果。

畢業前後必須建立的理財習慣:儲首期與管理信貸評級

畢業前後,大學生必須建立兩項重要的理財習慣:儲蓄首期和管理信貸評級。儲蓄首期需要長期堅持,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每個月固定儲蓄一點,就能積少成多。同時,持續監察自己的信貸評級,確保其健康良好。你可以定期查閱自己的信貸報告,了解哪些行為對信貸評級有正面或負面影響,並作出調整。這些習慣,將會為你未來大學生申請居屋的道路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