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住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莫過於戶主一旦過身或遷出,公屋單位會否被收回?答案是,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同住家庭成員有機會透過「公屋繼承審查」程序,順利成為新戶主。然而,這項審查並非易事,當中涉及嚴格的資格、入息及資產審核。本文將為您呈獻【公屋繼承審查懶人包】,詳細拆解戶主變更後的四大關鍵步驟、常見的五大誤區、以及獲豁免審查的特殊情況,助您一次過掌握公屋繼承的必知資訊,避免因不熟悉政策而面臨收回單位的風險。
什麼是公屋繼承審查?釐清繼承資格與基本條件
朋友,當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戶主不幸離世,或是因不同原因遷離單位,單位內的認可家庭成員若想繼續居住,他們必須面對一項重要程序,就是公屋繼承審查。這項審查是房委會確保公共資源公平分配,以及單位能延續租住權的關鍵環節。不少人對這項審查程序感到陌生,現在便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其核心概念以及相關規定。
「批出新租約」政策:為何戶主變更需要公屋繼承審查?
當公屋戶主有任何變動,例如戶主離世或遷出,房屋委員會會根據「批出新租約」政策處理。這項政策要求單位內有意繼續居住的認可家庭成員,必須重新符合現行的公屋租住資格。因此,啟動公屋繼承審查是這個政策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以此釐清新申請人的資格。
政策核心:確保公共資源合理分配
香港的公共房屋資源非常珍貴,輪候公屋的家庭亦有許多。因此,房屋委員會肩負著重任,需要確保每一間公屋單位都分配給真正有需要而且符合資格的家庭。這項「批出新租約」政策旨在將公屋單位分配給符合現行政策和條件的申請人,這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審查目的:戶主變更後的資格再確認
公屋繼承審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戶主變更後,再次確認申請成為新戶主的家庭成員是否仍然符合房屋委員會定下的入息、資產以及其他公屋租住資格。透過嚴謹的審查,房屋委員會能夠確保公共資源得到有效和合理的運用,同時維護公屋制度的公平性。
公屋繼承審查:誰有資格申請成為新戶主?
若您是公屋單位內的認可家庭成員,並希望在戶主變更後繼承租約,您必須符合一些基本條件。這些條件旨在確保只有真正符合公屋政策精神的人士才能成為新戶主。
必須為租約上的認可家庭成員
首先,申請成為新戶主的人士,必須是房屋署公屋租約上已登記的認可家庭成員。這表示您必須在事發前,已經獲得房屋署的認可,並且您的名字已列印在現有租約中。這也是確認您與該公屋單位的合法關係。
年齡要求: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
除了是租約上的認可家庭成員,申請人還必須符合法定的年齡要求。所有申請成為新戶主的人士,在遞交申請時,必須已經年滿18歲。這個年齡限制與香港大多數法律責任和資格要求保持一致。
觸發公屋繼承審查的主要情況
了解何時會觸發公屋繼承審查,可以幫助家庭成員及早做好準備。這些情況通常涉及戶主身份的變動,而這些變動可能導致租約需要重新審批。
情況一:戶主不幸離世
最常見的情況,是公屋戶主不幸離世。此時,若單位內有其他認可家庭成員希望繼續居住,他們便需要啟動公屋繼承審查程序,向房屋署申請轉名成為新戶主。
情況二:戶主因特定原因遷出(例如:入住安老院、移民、另購資助房屋等)
除了戶主離世,還有一些情況會導致戶主遷出單位,例如戶主因年邁需要入住安老院、決定移民海外、或是成功購買了資助房屋(如居屋或綠置居)而搬離公屋單位。在這些情況下,若單位內仍有其他認可家庭成員希望繼續居住,他們同樣需要向房屋署申請公屋繼承審查,以便重新確認租住資格,然後批出新租約。
公屋繼承審查完整流程:由申請到批核的四大關鍵步驟
當公屋戶主身故或遷出,家人面對公屋繼承審查時,往往感到徬徨。其實,只要您了解當中的流程,每一步處理得妥當,過程便會變得清晰許多。接下來,我會與您分享整個審查的四個關鍵步驟,讓您一步步掌握如何應對,確保能夠順利完成申請。
第一步:啟動審查程序:立即向屋邨辦事處申報
當公屋戶主的生活狀況出現重大變化,例如不幸離世,或者因為各種原因遷出單位,例如入住安老院、移民,又或者購買了資助房屋等等,居住在單位內的其他家庭成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所屬的屋邨辦事處申報。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及時申報是啟動整個公屋繼承審查程序的第一個環節。
戶主離世所需文件:死亡證副本
如果戶主不幸離世,您需要準備戶主的死亡證副本。這份文件是證明戶主狀況變更的最基本文件,也是啟動後續申請流程的關鍵。
戶主遷出所需文件:遷出證明文件(如安老院收據、新住址證明等)
假若戶主是因遷出單位而觸發審查,您便需要提供相關的遷出證明文件。這些文件可以是戶主入住安老院的收據、他們在新地址的證明,以及其他能夠證明戶主已經不再居住於現有公屋單位的官方文件。
第二步:遞交正式申請表格
當您完成初步申報之後,第二步就是正式遞交申請表格。房屋署要求申請人填寫兩份重要表格,這兩份表格將會是房屋署審核您資格的基礎。請您務必仔細填寫,確保所有資料準確無誤。
填妥「轉換戶主申請書(HD465)」
您需要填妥一份名為「轉換戶主申請書(HD465)」的表格。這份表格是專門用於申請變更公屋租約戶主身份的,您必須如實填寫所有家庭成員的資料。
填妥「入息及資產申報表」
同時,您還要填寫一份「入息及資產申報表」。這份表格是審查您家庭經濟狀況的關鍵部分,所有家庭成員的入息及資產資料,包括銀行存款、物業等等,都需要詳細申報。房屋署會根據您提交的資料,評估您是否符合申請新租約的經濟資格。
第三步:進入核心審查階段
遞交了所有表格與文件後,您的申請便會進入公屋繼承審查的核心階段。在這個階段,房屋署會對您提交的資料進行全面的核實,確保您符合成為新戶主的資格。
房屋署職員家訪及資料核實
房屋署的職員會安排到您的公屋單位進行家訪。他們會核實實際居住人數與情況,並且會比對您在申請表格上填報的資料。這一步是為了確保所有申報信息真實可靠。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與「住宅物業權審查」程序
家訪之後,房屋署會進行兩項非常重要的審查:「全面經濟狀況審查」與「住宅物業權審查」。前者會仔細審核您家庭的入息及資產是否符合現行的公屋申請資格標準;後者則會檢查您及所有家庭成員在香港是否有擁有任何住宅物業。這兩項審查是決定您是否能成功繼承公屋租約的核心關鍵。
第四步:審批結果與簽訂新租約
當所有審查程序完成後,房屋署便會發出最終的審批結果。這一步將會決定您是否能夠繼續居住在公屋單位內。
成功通過審查:獲邀簽訂新租約
如果您與家庭成員成功通過了房屋署的審查,符合所有資格,房屋署便會發出邀請,通知您前往簽訂新的公屋租約。恭喜您,這意味著您已經成功繼承了公屋的租住權。
未能通過審查:房屋署發出「遷出通知書」
然而,如果您的申請未能通過審查,例如家庭的入息或資產超出規定上限,或者擁有住宅物業等等,房屋署便會向您發出「遷出通知書」。這份通知書會訂明您必須在指定限期內遷離公屋單位。因此,事前充分了解並做好準備是至關重要的。
【專家提醒】公屋繼承審查的5大常見誤區與避險策略
各位朋友,公屋繼承審查程序關乎到一家人的未來居住安排。許多家庭面對戶主變更時,常常因為一些普遍誤解,結果未能順利繼承公屋單位。這些誤區,不僅會讓繼承之路變得崎嶇,更可能令單位面臨收回的風險。現在,我們一同拆解五個最常見的誤區,並學習如何有效避開這些陷阱,為家人做好長遠規劃。
誤區一:以為戶籍有名就必定可以繼承
不少人認為,只要名字列於公屋戶籍之上,日後戶主一旦離世或遷出,自己就理所當然可以繼承單位。然而,這是一個普遍的誤解。戶籍上有名字,確實是申請成為新戶主的基本條件,但這不代表繼承權必然獲批。房屋署會根據現行的「批出新租約」政策,對申請人進行嚴格的公屋繼承審查。這包括「全面經濟狀況審查」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審查會評估家庭的入息與資產是否符合資格,同時確認申請人及所有名列戶籍的家庭成員在香港沒有擁有任何住宅物業。因此,單單戶籍有名並不保證成功繼承。
誤區二:忽略申報海外資產或物業
部分申請人以為,公屋繼承審查只會檢查香港境內的資產或物業,對於海外的資產或物業,可以選擇不申報。這個想法十分危險,是一個嚴重的誤區。房屋署的審查範圍非常全面,要求申請人必須申報所有本地和海外的入息及資產。政府現時有完善的渠道,能夠核實申請人的全球資產狀況。一旦發現有漏報、瞞報,甚至虛報情況,房屋署有權即時終止租約,甚至採取法律行動,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所以,申報時務必誠實,全面披露所有相關資訊。
誤區三:對「入息」及「資產」的定義理解錯誤
在公屋繼承審查過程中,許多家庭對房屋署所定義的「入息」和「資產」存有混淆。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可能導致計算錯誤,最終影響審查結果。房屋署對「入息」的定義,不僅限於薪金,它也包括固定津貼、雙糧、花紅、佣金、自僱收入、營業利潤、租金收入以及每月定期從海外匯入的款項等等。至於「資產」,除了銀行存款,還涵蓋股票、債券、基金、汽車、的士或公共小巴牌照、本地與海外非住宅物業、金條、白金、所有現金、珠寶,以及其他有價值的投資產品。因此,申報前必須仔細理解房屋署的指引,確保所有收入和資產都被準確計算。
誤區四:戶主在生時,隨意將超額入息子女加入戶籍
有戶主在生時,為了方便日後子女繼承單位,便將一些入息或資產可能已超出公屋限額的成年子女加入戶籍。這是一個潛在的誤區。房屋署的「富戶政策」會定期審查公屋住戶的入息和資產。一旦加入高收入的家庭成員,即使戶主仍然在生,整個家庭的總入息或總資產可能會提前觸及「富戶政策」的上限。這樣一來,家庭就可能需要繳交倍半或雙倍租金,甚至面臨遷出的風險。所以,在將新成員加入戶籍之前,家庭應仔細評估此舉對整體經濟狀況審查的影響。
誤區五:未及時處理已遷出家庭成員的戶籍
家庭成員因為結婚、工作、移民,或者入住安老院等原因,已經長期遷出公屋單位。可是,部分戶主沒有及時向房屋署申報並刪除這些已遷出成員的戶籍。這是一個常見的疏忽。未及時處理已遷出成員的戶籍,可能導致多個問題。首先,這些已遷出成員的入息和資產,在公屋繼承審查或定期的富戶政策審查中,仍可能被房屋署計算在內,進一步推高家庭的總入息和總資產,從而觸及富戶政策的門檻。其次,這也會影響單位的人數,可能導致單位被界定為「寬敞戶」,日後房屋署有機會要求調遷至較小單位。因此,家庭成員一旦永久遷出,戶主應盡快向房屋署申報,更新戶籍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