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補地價點計?【2025終極攻略】7大步驟、年期限制表、獨家計法估算懶人包

居屋業主如欲在公開自由市場出售、出租或為物業加按套現,必須先完成「補地價」程序。面對複雜的計算方式、各期數居屋的轉讓限制及繁瑣的申請流程,不少業主深感困惑。本篇《2025終極攻略》旨在為您全面剖析居屋補地價的核心概念、提供獨家「居屋補地價點計」的精準估算懶人包,並詳細解讀7大申請步驟、最完整的居屋轉讓年期限制,助您輕鬆掌握補地價策略,作出最明智的財務決策。

甚麼是居屋補地價?解讀補地價的核心概念

在香港置業,尤其涉及到資助房屋,大家可能都會聽到「補地價」這個詞語。究竟居屋補地價點計?居屋補地價幾錢?這背後的運作原理,以及如何影響您的居屋補地價年期與計法,其實比想像中簡單。今天,我們就來解讀這份關鍵的居屋補地價概念,讓您對這個重要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補地價的法律基礎與目的

補地價的核心概念,是將政府資助房屋單位從有條件限制的物業,轉變為可以自由買賣的私人樓宇。政府當年提供資助,讓市民可以較低的價格購入居屋或公營房屋。這當中政府免除了部分地價,目的是協助市民更容易置業。因此,當您日後需要將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時,便需要向政府補回這筆地價差額。

為何要補地價:解除《房屋條例》下的轉讓限制

政府出售的資助房屋單位,例如居屋、綠置居、租置計劃等,都受到《房屋條例》(香港法例第283章)附表或土地契約所載的轉讓限制規管。這些限制旨在確保資助房屋資源有效分配予符合資格的市民,防止單位被隨意炒賣圖利。所以,如果您想在自由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轉讓單位,便必須繳付補地價,才能解除這些法律限制。補地價後,您的單位權益就與一般私人住宅無異。

誰需要補地價:涵蓋的資助房屋計劃(居屋、綠置居、租置計劃等)

簡單來說,所有曾經獲得政府資助的出售房屋計劃業主,如果希望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物業,都需要處理補地價事宜。這些計劃包括:
*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這是最常見的資助房屋類別。
*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為綠表申請者提供的特別居屋。
* 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將出租公屋單位出售予現有租戶的計劃。
* 還有其他早期計劃,例如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可租可買計劃、重建置業計劃以及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等。

何時必須處理補地價?

處理補地價的時機十分重要,這直接影響您對物業的處置權。一般而言,有兩種主要情況下,您必須處理補地價。

情況一:在公開自由市場出售或出租單位

這是最常見需要補地價的情況。當您的居屋單位轉讓限制期屆滿後,如果您決定將單位出售給任何人士(例如並非符合居屋資格的白表或綠表買家),或是將單位出租賺取租金收入,您就必須先向房屋委員會繳付補地價。換句話說,只要是想在私人住宅的自由市場上進行交易,補地價就是必經之路。

情況二:透過加按或轉按套現(特殊情況)

一般而言,未補地價的資助房屋單位不可以隨意加按或轉按套現。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例如業主遇到財政困難,需要籌措醫療費用、家庭成員教育費或殮葬費等,可以向房屋委員會申請特別批准。如果獲批,業主便可以進行加按或轉按,但是套現金額會有嚴格限制。這類加按或轉按通常會涉及補地價相關的評估,因為其性質與解除轉讓限制有關。

不補地價的選擇:居屋第二市場(居二市場)的角色

除了補地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資助房屋業主還有一個重要選擇,那就是在不補地價的情況下,透過居屋第二市場轉售單位。這是一個特別為資助房屋單位設立的轉售平台。

居二市場的運作機制與目標買家

居屋第二市場,簡稱「居二市場」,是一個讓資助房屋業主可以在毋須繳付補地價的情況下,將單位轉售予合資格人士的渠道。運作機制是,業主將單位出售給持有由房屋委員會或房屋協會發出「購買資格證明書」的買家,這些買家通常是符合特定入息及資產限制的綠表(現有公屋住戶)或白表(非公屋住戶但符合資格)申請者。這個市場確保了資助房屋單位能夠繼續服務於有真正住屋需要的市民,同時也為原業主提供一個無需繳付大筆補價即可轉讓資產的途徑。不過,在居二市場出售,單位的潛在買家會受到限制,議價空間可能也與自由市場不同。

居屋補地價點計?【獨家互動估算】居屋補地價計法與實例詳解

談到資助房屋,不少朋友都會好奇「居屋補地價表」究竟是什麼,以及「居屋補地價點計」。這個過程關乎物業價值,也影響未來財務規劃。今日,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居屋補地價計法」,並探討「居屋補地價幾錢」這個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居屋補地價計法:核心公式拆解

若要將居屋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或者出租,業主必須先向房屋委員會補地價。補地價金額會直接影響您的交易成本。了解其核心「居屋補地價計法」非常重要。這個計法其實基於一個簡單公式,它反映了單位從政府獲得的資助比例。

如何計算居屋補地價幾錢:補價金額 = [單位現時市值] x [買入時的折扣率]

這個公式簡潔明瞭。其核心是計算當前市值中,有多少比例是當初政府提供給您的折扣。這裡的「單位現時市值」是指房屋署評估該單位目前的市場價值。而「買入時的折扣率」則是您購入單位時,該單位實際售價相對於當時市場價的折扣比例。

如何釐定「折扣率」:(購入時市值 – 原來樓價) / 購入時市值

「折扣率」是計算「居屋補地價幾錢」的關鍵。這個比率是在單位首次出售時已經釐定,並且這個比率會固定下來,不會改變。計算方法是將您購入單位時的市場價值,減去您實際支付的樓價,然後將這個差額除以當時的市場價值。這個結果就是該單位的「折扣率」。舉例而言,如果單位購入時市值為一百萬元,您以七十萬元購入,那麼折扣率就是 (100萬 – 70萬) / 100萬 = 30%。這個30%就會是您單位永久的折扣率。

提供詳細計算範例(引用不同折扣率,如7折、51折)

讓我們看看實際例子,了解如何計算「居屋補地價幾錢」。

假設您的單位現時市值是五百萬元:

  • 範例一:七折居屋
    若您購入單位時享有七折優惠(即折扣率為30%),那麼補地價金額就是:
    五百萬元(現時市值)x 30%(折扣率) = 一百五十萬元。

  • 範例二:五一折居屋
    若您的單位屬於較新期數,例如曾以五一折發售(即折扣率為49%),那麼補地價金額就是:
    五百萬元(現時市值)x 49%(折扣率) = 二百四十五萬元。

您可見,即使單位現時市值相同,不同的原始折扣率也會使「居屋補地價幾錢」的金額相差甚遠。這正是了解原始折扣率重要性所在。

獨家互動估算器:即時預估補價金額

為了幫助大家更方便地預估「居屋補地價幾錢」,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互動估算器。

介紹此工具:用戶只需輸入單位購入年份、原始折扣率及預估現時市值,即可獲得初步補價金額。

這個估算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您只需輸入幾個基本資料,包括單位購入的年份、其原始折扣率,以及您對單位現時市值的一個初步估算,系統就會立即計算出一個初步的補價金額。這個工具可讓您快速掌握大致的補價預算。

強調此估算器僅供參考,最終金額以房署評估為準。

請注意,這個互動估算器提供的金額只是一個參考數字。這是因為單位現時市值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精準預估。而且,房屋署會委託專業測量師進行實地評估。所以,最終需要繳付的「居屋補地價幾錢」,還是以房屋署發出的正式評估通知書為準。

公屋(租置計劃)補地價的評估方式有何不同?

資助房屋種類繁多。公屋(特別是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購入的單位)的「居屋補地價計法」與居屋有所不同。這點值得特別留意。

強調並非固定公式,需由房屋署獨立評估

公屋單位的補地價,不像居屋那樣設有一個固定的折扣率。公屋的補價金額沒有一套標準的公式可直接計算出來。相反,業主必須向房屋署提交申請。房屋署會根據單位具體情況,進行獨立評估。房屋署會派專員到單位進行實地視察,並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釐定一個補價金額。

影響最終居屋補地價幾錢的關鍵因素

當您考慮補地價時,明白哪些因素會影響最終金額,有助您做出更佳決策,以及預估「居屋補地價幾錢」。主要有兩個核心要素。

單位市值評估:樓齡、座向、景觀、裝修及市場狀況

居屋的補地價金額直接取決於單位獲評估的「現時市值」。影響這個市值評估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單位的樓齡,單位所在的座向,單位的景觀(例如是否享有無遮擋海景或山景),單位的內部裝修狀況(例如有沒有進行大型翻新),以及當時的整體市場狀況(例如樓市是上升還是下跌)。這些因素都會綜合影響房屋署對單位的估價,因此直接影響「居屋補地價幾錢」。

原始折扣率:不同期數居屋的折扣率差異

另一個決定「居屋補地價幾錢」的關鍵因素,就是單位購入時的「原始折扣率」。不同期數的居屋項目,政府在首次出售時提供的折扣率是不同的。早期的居屋,其折扣率可能較低。近年推出的居屋項目,例如「居屋補地價年期」較新的單位,由於政府給予更大力度的資助,其原始折扣率可能更高。這個原始折扣率一旦確立,便會永久跟隨該單位,影響未來的補價金額。

【視覺化圖表】最完整的居屋補地價年期及轉讓限制

動態比較圖表:助您掌握各資助房屋轉讓限制

介紹此圖表:用戶可按年份或計劃篩選,動態比較不同資助房屋的轉讓限制,是市面上最清晰的電子版轉讓限制指南。

資助房屋的轉讓限制總是變化多端,要搞清楚居屋補地價年期,還有居屋補地價點計與居屋補地價幾錢,確實不容易。現在,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居屋補地價表】視覺化圖表,它就像一本動態指南,幫助大家輕鬆掌握各種資助房屋的轉讓限制。您可以在圖表中按年份或計劃篩選,然後動態比較不同資助房屋的轉讓規定。這份指南是市面上最清晰的電子版本,確保資訊一目瞭然。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的居屋補地價年期與轉讓限制

2007年起發售的居屋:5年限制期

居屋是許多香港市民上車的選擇,不過,大家必須了解其居屋補地價年期與轉讓限制。對於二零零七年起發售的居屋單位,其轉讓限制期為五年。在此限制期內,業主通常只能在指定市場轉售,例如居屋第二市場,並不可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或出租。

2018年發售的居屋:2年內回售房委會;第3-5年於居二市場轉售;5年後可補價

二零一八年發售的居屋,轉讓規定有所不同。在購入後的兩年內,業主如果想轉售單位,只可以回售予房屋委員會。從第三年到第五年,業主可以選擇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單位,無需補地價。當單位購入滿五年後,業主便可選擇向房屋委員會繳付補地價,之後便可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或出租。

2019-2021年發售的居屋:10年限制期詳解

隨後,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一年發售的居屋單位,其轉讓限制期則延長至十年。這表示業主在購入單位後的十年內,轉售單位會受到較嚴格的規定。例如,在十年限制期內,業主若想轉售,只能在指定市場進行,例如居屋第二市場,並且通常無需補地價。十年限制期過後,業主繳付居屋補地價幾錢,才可以於公開市場自由出售。

2022年及以後發售的居屋:15年限制期詳解

二零二二年及以後發售的居屋,轉讓限制更為嚴格,延長至十五年。這項政策調整,目的是更有效避免資助房屋被炒賣。在十五年限制期內,業主通常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單位,亦無需補地價。十五年限制期屆滿後,業主繳付居屋補地價幾錢,便可以將單位在公開市場轉售或出租。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的居屋補地價年期與轉讓限制

前5年:只能以不高於原價轉售予房委會提名的綠表買家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是另一個受歡迎的資助房屋項目,它的轉讓限制也與居屋相似,但有些細微差異。在綠置居單位購入後的前五年,業主如果決定轉售,只能以不高於購入時的原價,轉售予房屋委員會提名的綠表買家。此階段無需補地價。

第6-15年:可在居二市場自行議價轉售

從綠置居單位購入後的第六年至第十五年,業主便可在居屋第二市場自行議價轉售單位。這個階段同樣無需繳付補地價,但買家必須是符合綠表資格的人士。

15年後:可補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

當綠置居單位購入滿十五年後,業主便可選擇向房屋委員會繳付補地價。完成補價程序後,業主即可在公開市場自由出售單位,享受完整的業權。

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的居屋補地價年期與轉讓限制

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5年限制

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下的單位,其轉讓限制期也是從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算五年。這項限制確保單位在一定時間內,主要服務於符合資格的租戶。

首2年內回售房委會的規定

在租置計劃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的首兩年內,業主如果想轉售單位,必須回售予房屋委員會。這項規定有助於維持資助房屋的穩定性,同時也確保單位能繼續分配給有需要的家庭。

第3-5年回售房委會的規定

從租置計劃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的第三年至第五年,業主如果決定轉售單位,仍然需要回售予房屋委員會。不過,此階段的回售價格將根據房屋委員會的評估而定。

白居二買家的轉讓限制

購買後2年內的轉售限制說明

最後,我們來看看白居二買家購買單位的轉讓限制。白居二買家在購買單位後的兩年內,單位轉售會受到限制。在此兩年限制期內,業主不能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單位,房屋委員會或房屋協會亦不會回購該單位。這個規定旨在防止短線炒賣,確保資助房屋資源的合理分配。

居屋補地價申請流程全攻略:由準備到完成的7大步驟

房屋委員會的居屋補地價程序或許看來有點複雜,但是只要您了解當中的每個環節,處理起來就會變得輕鬆許多。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這份實用的居屋補地價表,為您詳細說明申請居屋補地價由準備到完成的七大步驟,讓您清楚知道居屋補地價點計、居屋補地價幾錢、以及居屋補地價年期等相關資訊,掌握整個居屋補地價計法。

步驟一:申請前準備及初步估價

申請居屋補地價,第一步就是充分準備。這包括對物業進行初步估價,以及收集所需資料。一個周全的準備可以令後續流程更加順暢。

如何向銀行免費查詢物業估價作參考

在正式申請房屋署補地價評估前,建議您先向多間銀行免費查詢物業的估價,作為初步參考。銀行估價雖然並非最終的補價金額,但是可以幫助您對物業市值有一個大致概念。因此,您會更容易預計將來的居屋補地價幾錢,並且為日後與房屋署的估價溝通做好準備。

步驟二:填寫及遞交「評估補價申請書」

初步估價後,接著就是填寫並遞交正式的「評估補價申請書」。這是啟動整個補地價流程的核心文件。

區分「轉讓限制期已屆滿」與「期内」的不同申請表格(如HD 1065C)

您必須注意,房屋委員會就居屋補地價設有不同的申請表格,主要根據單位的轉讓限制期狀況而定。如果您的單位轉讓限制期已經屆滿,您應該使用適用於「轉讓限制期已屆滿」單位的申請表格。但是,如果您的單位仍然處於轉讓限制期內,例如五年轉讓限制期尚未屆滿,您便需要使用另一份不同的申請表格,例如HD 1065C表格。請務必仔細查閱相關指引,選取正確的表格。

所需文件清單:樓契副本、身份證明、授權書等

遞交申請書時,您需要同時提供一系列重要文件,以證明您的業權以及身份。主要文件包括所有物業的轉讓契據副本,以及您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如果申請是透過授權代理人處理,便必須同時提交有效的授權書。此外,因應不同情況,例如涉及遺產或法庭命令,可能需要額外提交死亡證、遺囑認證或售樓令等文件。齊備所有文件,才可以避免延誤。

繳付手續費:金額(每年或有調整,以房委會公布為準)、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申請補地價評估需要繳付一筆手續費。現時的金額為港幣6,780元(此費用每年或有調整,請以房屋委員會公布的最新資訊為準)。您可以使用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支付,抬頭填寫「香港房屋委員會」。請謹記,這筆手續費在任何情況下均不予發還。但是,如果最終您在房屋署指定期限內成功繳付補價,此手續費可以從最終的補價金額中扣除。這是一項重要的注意事項。

步驟三:房署實地視察及專業估價

遞交申請後,房屋署會安排專業人員對您的單位進行實地視察及估價。這個步驟對釐定居屋補地價幾錢非常重要。

房屋署專員預約上門視察單位的目的與流程

房屋署的專員會聯絡您,預約時間上門視察您的居屋單位。這次實地視察的主要目的,是詳細評估單位的現時市值。專員會考慮多項因素,例如樓齡、座向、景觀、樓層、面積以及單位內的裝修狀況。同時,他們也會參考近期市場的成交數據。這個流程確保房屋署能得出一個客觀及專業的估價,作為計算補地價的基準。

步驟四:接收「評估補價通知書」

實地估價完成後,房屋署會向您發出正式的「評估補價通知書」。這份通知書包含補地價金額的最終決定。

發出時間及通知書內容

房屋署通常會在收到您完整的申請後,約三至四星期內發出「評估補價通知書」。這份通知書會清楚列明您單位經評估後的現時市值,以及您所需繳付的最終補價金額。此外,通知書也會明確指出繳付這筆補價的期限。

步驟五:在限期內繳付補價

收到通知書後,您需要按照指定限期繳付補價。這是將單位從受限制狀態轉為自由市場物業的關鍵一步。

2個月有效期的重要性

房屋署發出的「評估補價通知書」設有嚴格的兩個月有效期。您必須在這兩個月內繳付所有補價金額,否則該通知書將會失效。如果逾期未繳,您日後需要再次辦理補地價,便必須重新提交申請並再次繳付手續費。因此,務必在這限期內完成繳費。

繳付補價後,手續費可獲扣除

如您在房屋署指定的兩個月有效期內成功繳清所有補價金額,您之前繳付的申請手續費便可從最終的補價中扣除。這是一個減輕您部分財務負擔的安排。

步驟六:獲取「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

繳付補價後,您會收到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

證明書的法律效力

當您繳付所有補價後,房屋署會向您發出這份「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這份證明書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證明您的居屋單位已經正式解除《房屋條例》以及相關土地契約所施加的轉讓限制。簡單來說,您的單位從此可以像普通私人住宅一樣,在公開市場上自由出售、出租或轉讓,不受以往的政府資助房屋限制。

步驟七:於土地註冊處登記文件

完成補地價程序,並取得證明書後,最後一步是將相關文件進行登記。

完成整個補地價法律程序的最後一步

取得「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後,您需要將這份證明書連同相關的文件,帶到土地註冊處進行登記。這一步是完成整個居屋補地價法律程序的最後一步。透過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您的單位正式在公共紀錄上成為一個不受轉讓限制的物業,其業權轉變會得到法律上的確認以及保障。這為您的物業日後在公開市場的交易提供了法律基礎。